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控机床概论(讲稿)VIP免费

数控机床概论(讲稿)_第1页
1/58
数控机床概论(讲稿)_第2页
2/58
数控机床概论(讲稿)_第3页
3/58
1 数控机床概论 第1 章 绪论 1.1 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1.1.1 数控机床的产生 目前很多制造企业已经广泛采用了以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和专用机床为主体的“刚性”自动生产线,采用多刀、多工位和多面同时加工方法,常年进行着单一产品的高效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尽管这种生产方式需要巨大的初始投资和很长的生产准备周期,但在大批量的生产条件下,由于分摊在每一个加工零件上的费用很少,因此,经济效益仍然是十分显著的。 不过,在制造业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具有很大的需求量,单件与小批量生产的零件一般占机械加工总量的80%左右。尤其是航空、航天、船舶、机床、重型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和军工等产品,不仅加工批量少,而且加工零件形状比较复杂,精度要求也很高,还需要经常改型。如果仍然采用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自动化机床加工这类产品的零件就显得不尽合理。而经常改装和调整设备,对于专用生产线来讲,不仅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有时甚至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这种“刚性”的自动化生产方式已逐渐显现出了对现代制造业的不适应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产品零件的自动化生产,一种称之为数控机床(Nu 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现代机床应运而生。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驱动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它很好的解决了刚性自动生产线难以经常改型和调整设备的问题,显示出了适应多品种、小批量产品零件生产的“柔性”。 1.1.2 数控机床的发展 从 1952 年至今,数控机床按照控制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六代。 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在美国诞生,是由美国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帕森斯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伺服机构研究所为推进飞机和导弹的研制联合开发的,1955 年进入实用阶段,这时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专用电子计算机)采用的是电子管,其体积庞大,功耗高,仅在一些军事部门中承担普通机床难以加工的形状复杂零件,这是第一代数控系统。 1959 年,由于在计算机行业中研制出晶体管元件,因而在数控系统中广泛采用晶体管和印刷电路板,从而跨入了第二代。 1965 年,出现小规模集成电路,由于它体积小、功耗低,使数控系统的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 以上三代系统,都是采用专用控制计算机的硬接线数控系统,我们称之为硬线系统,统称为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数控机床概论(讲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