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 P35 5 、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A:有效温度:根据半裸或者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时热感,作为决定各因素的综合评价标准。不足:对湿度影响估计过高,未考虑热辐射影响 B热应力指数:是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 不足:只适用于空气温度偏高,衣着单薄的情况,常用于夏季 C预计热感觉指数:为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活动与衣着)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丹麦学者房格尔在实验研究,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计感觉指数。根据房格尔热舒适方程,绘制的线图,可以根据房间的用途,球的不同衣着及活动量时,确保人体热舒适状态的气候因素的组合,作为设计依据。 D心理适应性模型:是解释自然通风建筑中实际观测结果和PMV预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并归纳出室内热中性温度和室外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 6、试分析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特性,在维护结构设计中如何应用空气封闭间层? 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是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封闭间层表面材料的辐射性能(黑度、温度)、空气间层厚度、空气间层位置、密闭性、热流方向等因素有关。 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省材料,重量轻.一般空气间层设置在温度低的一侧,以减少热辐射损失;常采用单面贴铝箔,且设在温度较高侧,以防止内部发生冷凝;若技术允许,增加层数较单纯增加厚度要好。 (1)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并且材料省,重量轻,是一项有效而经济的技术措施。 (2) 如果构造技术可行,在围护结构中用一个“厚”的空气间层不如应个“薄”的空气间层。 (3) 为了有效地减少空气间层的辐射传热量,可以在间层表面涂贴反射材料,一般在一个表面涂贴,并且是在温度较高一侧,以防止层内结露。 P100 1建筑保温主要有哪些途径?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途径:A 尽量减少围护结构的总面积 B 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 C 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 D 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 E 避免潮湿,防止内部冷凝 原则遵循:充分利用太阳能,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和平面布局,房间的热特性应适合使用性质,选择合理的供热系统。 8、自然通风的原理是什么?为组织好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妥善处理哪些因素? 建筑物自然通风是由于开口处(门、窗、过道)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