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学儿童的情感和意志 填空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以实现()的心理过程。意志和行动不可分,意志()行动,同时也在()中得以表现。人的意志有三种特征:()、()和()。 意志行动可划分为()和()两个阶段,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成分有()、()和()。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目的是一个期望在其行动中()。 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其最佳地实现,称之为()。在意志行动方案选择中,主体的()、()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人在确定目的,解决动机冲突,制定计划,进行决策以及()的过程中,克服(),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的心理力量,称之()。 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儿童()和()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选择 1.“化悲痛为力量” “不要意气用事”,这是( ). 意志对认识的影响 情感对认识的依赖 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2.“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 )差的表现。 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性 坚持性 3.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低年级儿童意志的( )水平比较低。 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性 坚持性 三、判断 1、“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2、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3、人们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颂扬,是道德感情的体现。() 4、“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化险为夷”这种情绪状态称之为道德感。() 5、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6、在教学中,教师富有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讲述,激起儿童相应情感体验的产生。这种情感体验称之为移情。() 7、新教师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所产生的畏难情绪,这便形成了教育过程中的内部困难。() 8、受意识支配的那种学熟了的动作叫随意动作,这些随意动作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9、困难越大,越有利于小学儿童的意志培养。() 10、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表率,对小学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积极影响的。() 四、分析 1、一位高年级的教师在上课中,发现一位中队委员思想开了小差,老师为促使他“醒悟”,便要这位同学用“以身作则”这个成语造句,这位同学低头不语。于是,教师带着讥讽的口吻造了一句:“中队干部上课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谁知,过了片刻,该学生却站了起来回敬了一句:“老师是光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