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第八章 生态位 生态位(niche)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生态位研究在理解群落结构和功能、群落内物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群落动态演替和种群进化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这使生态位理论成为近20 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林开敏和郭玉硕 2001,张桂莲和张金屯 2002,林思祖等 2002,李毅等 2003)。 第一节 生态位的概念 在生态学中最早使用生态位(niche)一词的是Grinnel(1917),他把生态位定义为种的最后分布单位(u ltimate distribu tional u nit ),而强调生态位的空间概念。1927年,Elton 把生态位确定为种在其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fu nctional role and position),强调一个种与其他种的营养关系。Hu tchinson(1957)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把生态位看成一个种生存条件的总合。Odu m(1959)则认为生态位是一个种在其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状况,而这种地位和状况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1973 年,Pianka 提出一个生物单位的生态位(包括个体、种群或物种生态位)就是该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合。生物环境(小生境)与生物生态位之间的差异仅仅在于:在生物生态位的概念中,包括生物开拓和利用其环境的能力,也包括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目前,生态位的概念已同种间竞争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且越来越同资源的利用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生态位概念必须与物种所生存的群落环境相连系,也就是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该种个体在群落中的分布范围和生物量的占有上。一个种的生态位受群落内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影响,因此一个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就有不同的生态位。 1990 年我国学者刘建国和马世骏提出了扩展的生态位理论。他们认为以前的生态位概念有三点不足之处:一是只将物种(种群)作为生态位的利用者或占有者,而没有包括其他拥有生态位的生物组织层次(如群落、生态系统等);二是只考虑环境因子(食物、资源等)而忽略了时间因子;三是只谈生态位实际利用性,没有考虑生态位的潜在形式和非存在形式。他们认为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均可称做生态元(ecological u nit)。生态元包括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生物圈等,这些生态元均有相应的生态位。它们将生态位分为存在生态位和非存在生态位,前者又分为实际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在其生态位定义中均包含空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