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观后感 国家之门第一集讲了中国跨国并购被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拒之门外的案例。想起一句话,叫做发达国家是难攻的市场,发展中国家是难守的市场。发达国家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往往对欲进入其市场的中资公司有较强的疑心,特别是国有企业。具体例子有,华为 3 次欲进入美国市场,但未如愿。中冶进入阿根廷,或者中资进入发展中国家,比如南美和非洲的国家,一般不会遭致政治敌意。但是发展中国家往往政局不稳,政府信用度较低。比如最近缅甸就单方面终止了密松大坝建设项目,价值 3 6 亿美元,而这只是中国在缅甸的 7 个大坝项目之一。阿根廷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政府在矿山转让合同中承诺的水、电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导致阿根廷公司的生产产量一直受到约。 视频中也介绍了一些企业好的做法,比如 1 0 年前中远欲收购美国的一个码头,美国政府将其拒之门外,美国的媒体《华盛顿时报》称中远有中国军方背景,一位加州议员甚至写了一份 3 0 0 多页的报告,将中远逼到绝境。中远的董事长魏家福说:走进美国你要想成功实现你的投资意图,第一要过媒体关,第二要过国会关。魏家福单刀赴会,直接来到《华盛顿时报》,正面接受记者的质疑,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报纸客观报道了对魏家福的采访。在这份《华盛顿时报》上,中远的故事被放在了醒目的头版头条,文章的标题是:“中远,我们的目的只是盈利。”魏家福的这种做法赢得了美国人的尊重。所以,企业走出去要敢于直面当地的媒体,澄清问题。回想中冶阿根廷公司也经历了一个与媒体关系由疏远到密切的过程。特别是对工会问题上,起初,工会不断在当地媒体造声势,给公司制造负面舆论,后来公司逐渐邀请媒体参见一些活动,包括组织新闻发布会性质的活动,主动推介我们的公司,当地民众听到了公司的声音,对公司的印象逐渐转变 2 2 年前,日本索尼公司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也遭到了极大的媒体阻力,1 9 8 9 年 1 0 月出版的《新闻周刊》的封面换上了穿日本和服的自由女神像,讽刺这起收购。日本企业同时还在购买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一时间,“日本买下美国”的消息铺天盖地。为了平息美国人的情绪,索尼先是作出保证,电影公司将完全作为一个美国公司运作。为了化解这种对立,索尼先是作出保证,电影公司将完全作为一个美国公司运作。并聘用了两位美国高管,管理公司。与此同时,盛田昭夫还找到了一只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危机公关。 在一艘巨大的轮船甲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