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详细资料[一]历史沿革明代营建北京的四个时期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 年)诏建北京皇宫,此后营建工程一直陆续不断地进行,直至明朝末年。除一般维修外,以工程量计算,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永乐开创时期。这一时期,结合都城营建,将元大都故城整体向南推移,并完成了北京城墙的修建,从而确定了宫城的位置和规模。由于紫禁城是吸取明初凤阳、南京两地宫殿营建的经验而施工的,其布局更为完整.宫城南北分为前朝后寝,中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三路纵列,东西六宫环列,呈众星拱月之势,基本按《周礼》等传统文献中的王城规制进行规划。现存的故宫基本保持了永乐时期奠定的这一平面格局.二、正统完成时期。这一时期包括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明代开国以后初步稳定和兴盛的时期,国家的财力、物力相对充裕,相继完成了北京各大坛庙和御苑的营建,紫禁城三大殿的重建和两宫的修缮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工程。朱祁镇登基后,第一件大政就是修建紫禁城,从正统元年(1436 年)开始,到正统十年(1446 年)完成。三、嘉靖扩建时期.明朝此时日渐昌盛,商业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北京前三门外逐渐形成繁华的商业区。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加筑南部外罗城以资防卫。这一时期的重点工程仍首推紫禁城三大殿的工程。此朝火灾最多,嘉靖三十六年(1557 年)的大火竟导致“三殿十五门俱灾”,不得不陆续重建,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才重新建成。其间因重建万寿宫致使三大殿工程一度停滞.四、明末衰落时期。万历至明末,衰亡迹象日益明显,政府已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兴建.万历朝三大殿又发生火灾,但此次搁置 18 年方重建,且工程历时 12 年,持续到天启年间才修缮完毕。洪武《京城图志》明代南京皇城宫城图有明一代,曾建有三座大型皇宫,分处于中都(凤阳)、南京和北京。现就南京和北京宫殿作一比较。从环境布局看,明南京、北京宫殿均坐北向南,但南京宫城位于城东侧钟山西趾之阳(今中山门内御道街一带),偏于城市一隅,东侧紧靠朝阳门,略显局促;而北京宫城处于城市东西中轴线上,形势恢宏,气魄雄伟,较南京宫城更为壮丽.从规模形制看,南京宫殿为三朝二宫制度:“正殿曰奉天殿,前为奉天门,殿之后曰华盖殿,华盖殿之后曰谨身殿,皆翼以廊庑。奉天殿之左右各建楼,左曰文楼,右曰武楼。谨身殿之后为宫,前曰乾清宫,后曰坤宁宫,六宫以次序列。周以皇城,城之门南曰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北京紫禁城自永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