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简答题重点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答:( 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若以MPC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以 Δ C 表示消费增量,以Δ Y 表示收入增量则MPC=Δ C/Δ Y.(2)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若以 MPS 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以Δ S表示消费增量,以Δ Y 表示收入增量,则MPS=Δ S/ Δ Y.(3)由于整个社会的收入增量分为消费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MPC+MPS=1 2、什么是LM 曲线的三大曲线的三大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答: LM 曲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中间区域。LM 曲线水平状态的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 ”,也成为 “萧条区域 ”,如果利率降低到这样低的水平,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无效,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在不提高的的前提下,提高收入水平,所以财政政策有效果。3、简述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答: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1.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 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利率上升的多,则挤出效应大;相反,利率上升的小,则挤出效应小。一般而言,挤出效应取决于S 曲线和 LM 曲线的斜率,所以营销IS 曲线,LM 曲线斜率的因素就是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4、为什么说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有四个:第一,利率效应。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第二,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第三,税收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第四净出口效益。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的条件下,是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因此净出口减少。5、失业类型有哪些?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