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一节编制说明与依据1.1 编制说明 1、根据与业主(建设单位)2005 年 9 月 13 日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书,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2、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公路施工的经验作为基点,以总工期 12 个月,即 2006 年 5 月 20 日开工, 2007 年 5 月 20 日前竣工作为控制进度目标,统筹考虑本合同工程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1.2 编制依据1、施工承包合同书,2005 年 9 月 13 日;2、104 国道嵊州段改建工程第5 合同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招投标文件;3、现场实地考察情况;4、现行的有关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试验规程及检验评定标准;5、本公司在同类项目上的施工经验。第二节工程概况104 国道嵊州段改建工程起点为嵊州市与上虞市分界处,路线按新线布设,经三界镇西,跨上三高速公路、曹娥江、黄泽江、37 省道,经姆山水库、石柱湾村至终点与104 国道新昌改建段相接,路线全长约33.159 公里。 本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43+640,路线位于湛头滞洪区,堤路结合,在 K46+860 处,跨过黄泽江堤坝,于黄泽江桥头前至本合同段终点桩号K48+300,本合同段路线全长 4.66 公里。2.1 自然地理状况⑴地形、地貌路线沿曹娥江前行, 本段路线起点至K30+600 路线主要位于地形平缓高差相对较小的玄武岩台地区及带状分布的河谷平原、山前倾斜平原;K30+600 向南至 K40+600 路线位于地形高差大、坡度陡的丘陵及沿江分布的带状河谷平原、山前倾斜平原;K40+600 向南路线位于地形平坦、宽阔的曹娥江河谷平原及分布白垩系红层的低缓丘陵。⑵地质、地震线路沿途平原区地势平坦,丘陵区起伏变化较大。路线穿越的地貌单元有:河谷平原、山前倾斜平原、 玄武岩台地和丘陵。 根据沿线路基土特征,可划分为基岩路段、正常路段和软土路段。部分路段存在着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堑边坡失稳、沿江路堤失稳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路线区地震特点为强度弱、震级小、频率低。历史地震最高震级为4.5 级。⑷气象、水文本路段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及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区内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本区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海洋带来充分水气,空气湿润,是本区高湿强光照季节。春秋雨季为过渡时间,气候活动频繁,锋面雨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