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 溅射镀膜 所谓“溅射”是指荷能粒子轰击固体表面(靶),使固体原子(或分子)从表面射出的现象。射出的粒子大多呈原子状态,常称为溅射原子。用于轰击靶的荷能粒子可以是电子、离子或中性粒子,因为离子在电场下易于加速并获得所需动能,因此大多采用离子作为轰击粒子。该粒子又称入射离子。由于直接实现溅射的机构是离子,所以这种镀膜技术又称为离子溅射镀膜或淀积。与此相反,利用油射也可以进行刻蚀。淀积和刻蚀是溅射过程的两种应用。溅射这一物理现象是 130 多年前格洛夫(Grove)发现的,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薄膜的制备之中。如用于制备金属、合金、半导体、氧化物、绝缘介质薄膜,以及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碳化物及氮化物薄膜,乃至高T0 超导薄膜等。 §3-1 溅射镀膜的特点 溅射镀膜与真空蒸发镀膜相比,有如下的特点: (1)任何物质均可以溅射,尤其是高熔点、低蒸气压元素和化合物。不论是金属、半导体、绝缘体、化合物和混合物等,只要是固体,不论是块状、粒状的物质翥阿以作为靶材。 由于溅射氧化物等绝缘材料和合金时,几乎不发生分解和分馏,所以可用于制备与靶材料组分相近的薄膜和组分均匀的合金膜,乃至成分复杂的超导薄膜。 此外,采用反应溅射法还可制得与靶材完全不同的化合物薄膜,如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和硅化物等。 (2)溅射膜与基板之间的附着性好。由于溅射原子的能量比蒸发原子能量高1~2 个数量级,因此,高能粒子淀积在基板上进行能量转换,产生较高的热能,增强了溅射原子与基板的附着力。加之,一部分高能量的溅射原子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注入现象,在基板上形成一层溅射原子与基板材料原子相互“混溶”的所谓伪扩散层。此外,在溅射粒子的轰击过程中,基板始终处于等离子区中被清洗和激活,清除了附着不牢的淀积原子,净化且活化基板表面。因此,使得溅射膜层与基板的附着力大大增强。 (3)溅射镀膜密度高,针孔少,且膜层的纯度较高,因为在油射镀膜过程中,不存在真空蒸镀时无法避免的坩埚污染现象。 (4)膜厚可控性和重复性好。由于溅射镀膜时的放电电流和靶电流可分别控制,通过控制靶电流则可控制膜厚。所以,油射镀膜的膜厚可控性和多次溅射的膜厚再现性好,能够有效地镀制预定厚度的薄膜。此外,溅射镀膜还可以在较大面积上获得厚度均匀的薄膜。 溅射镀膜(主要是二极溅射)的缺点是:溅射设备复杂、需要高压装置;溅射淀积的成膜速度低,真空蒸镀淀积速率为 0.1~5μ m/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