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太阳能电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321320514 课程名称:太阳能电池 Solar Cells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72,其中,讲授学时:54,实验学时:18。 学分:4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物理学(本科) 开设学期:第7 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选修课,属于任选课程,为后面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实训实践、设计打下基础,在课程中,要向学生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结合目前采用的电池制造工艺和即将实施的改进工艺,以及在应用这些电池的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考虑,使学生对太阳能电池有个全面的了解。本课程不但要给学生介绍阳光的性质、构成电池半导体材料的有关性质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简要论述太阳能电池设计中的重要因素、现行的电池制造工艺以及未来可能的工艺。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系统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知识,基本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太阳能电池和太阳光(共 1 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概况,了解太阳常数、日照强度、太阳的视运动等基本的太阳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 1.1 引言 1.2 太阳能电池发展概况 1.3 阳光的物理来源 1.4 太阳常数 1.5 地球 表 面的日照强度 1.6 直 接 辐 射 和漫 射 辐 射 1.7 太阳的视运动 1.8 日照数据 1.9 小 结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太阳光的相关参数和知识 难点:太阳光的基本参数 第二章 半导体的特性(共1 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晶体的结构和取向,禁带宽度的的概念,电子和空穴的相关知识,载流子浓度等半导体相关的参数和性能。 (二)教学内容 2.1 引言 2.2 晶体结构和取向 2.3 禁带宽度 2.4 允许能态的占有几率 2.5 电子和空穴 2.6 电子和空穴的动力学 2.7 允许态的能量密度 2.8 电子和空穴的密度 2.9 Ⅳ族半导体的键模型 2.10 Ⅲ族和Ⅴ族掺杂剂 2.11 载流子浓度 2.12 掺杂半导体中费米能级的位置 2.13 其他类型杂质的影响 2.14 载流子的传输 2.15 小结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子和空穴的动力学 难点:掺杂半导体的知识和性质 第三章 产生、复合及器件物理学的基本方程(共1 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光与半导体的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