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镜头感把画面写具体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下,虽然单纯的记叙文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文学色彩相对浓郁的散文或者是带有浓厚散文色彩的议论文却在各省市的高考作文中依然占据了作文阵地的"大半江山”。尤其是一部分既有浓重的思辩色彩又有强烈的文学意味的散文式议论文,更是在各省市的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这些作文的“亮点”是能巧妙地运用描写技法,使自己的作文内容充实、生动形象,通过描摹性的语言营造了直观生动使人"如在眼前”的“画面感”,营造了活泼直观令人"置身其中”的“镜头感”。强烈的视觉感受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情感,极容易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从而使自己的考场作文征服苛刻的阅卷教师。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作文枯燥乏味,整篇文章就像一副没有血肉因而也就没有温度没有神韵的骨头架子;像一株没有枝桠没有绿叶与繁花的树干,光秃秃的不能带给人任何美感,无法咀嚼无法回味,苍白的语言堆积在一起,形成一片文字的沙漠!不论是一般的记叙文,还是散文甚至包括一部分带有散文色彩的议论文,如果想给阅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想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情感,如果想达到吸引甚至震撼心灵的效果,都不应该缺少细腻的生动的描写。那么,什么是描写?在我们的记叙性文章写作中,描写应追求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效果?通俗的说,"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发生了某个事”这是记叙,它只负责简略地告诉你最核心的信息一一粗糙,笼统,没有背景没有场面没有细节,通过这个信息,你只能粗略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对于“当时怎么发生的”,“当时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等一无所知。叙述性的语言无法让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清晰的“画面”,当然更谈不上什么连续的“镜头”了,如果要想让你的眼前或者脑海里“再现”当时的情景,那你就必须把“什么样”“怎么发生或者发展的”具体地呈现出来,用文字“呈现”或者“再现”当时的“环境”“情状”以及“细节”的文字,就叫描写。有了这些描写性的文字,文章才能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音、有色彩、有味道、有形状,使人产生“不在眼前,却又似在眼前”的真实感,能够使人跨越时空的界限,“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能让人如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简洁地说,应试作文的描写要追求“强烈的画面感”和“鲜活的镜头感”。首先,我们以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背影》片断为例,欣赏生动的描写带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