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运用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危机的经验(1) 90 年代初,在瑞典发生了严重的银行危机,由于瑞典实行了比较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其资产管理公司的有效运作,较好地处理了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使瑞典成为当前国际上成功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少数国家之一。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瑞典银行危机及其背景 瑞典银行危机是从 1990 年金融公司的流动性危机开始的,之后逐步波及到银行和抵押机构,导致严重的银行危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1992 年是瑞典银行危机的高峰期,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为 11%。在不良资产中,多数为抵押贷款,包括房地产和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等。瑞典银行危机的原因包括:(1)1985 年利率放开后,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2)1989-1992年,资本外流;政府财政陷入危机,改革税制和实行紧缩政策;以及 90 年代初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下降等,导致房地产降温,短期内房地产价格下降 50%;(3)欧洲汇率机制危机在 1992 年引起的高利率,损害了银行的利益。二、瑞典处理银行危机的原则 瑞典政府主要考虑了以下原则: 重视在瑞典和国外恢复市场信心。例如,通过执行准确的资产市场价格和严格的贷款损失报告制度;提高透明度和暴露问题等来达到。 选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处理银行危机的方式。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主要源于房地产市场崩溃的大量不良债务和资产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1、不良贷款和资产的处理要求比银行具有更高的技术。它需要房地产专家、清算专家和熟知其他领域的专家等等。 2、处理不良资产将干扰银行正常的日常事务。处理不良资产的重要的决定与即将到来的新业务相比,将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即使这样,管理者和银行董事会还得抽出宝贵的时间讨论关于不良资产的处置,而不是集中于现有的业务进展和战略计划。 3、假如分开来,好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都会有一个独立的透明的利润目标。这将为管理者和雇员提供一种激励机制。 4、分开将会有利于银行的未来的营销。因为投资者对于银行的真实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图画,所以银行的价格将会升高。 把处理不良资产和“好银行”的未来进展相结合。银行的贷款损失已经发生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发生,所以当务之急是把损失减小到最小,然后尽可能恢复。这项工作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节约大量资金。但是,恢复损失这项工作必须和银行剩余的“良性部分”的处理结合起来。不良资产的正确处理将会给“好银行”未来的正常运转制造条件,同时也能制造利润来补偿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