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寡民观的现代意义2 ————————————————————————————————作者:————————————————————————————————日期:3 浅谈小国寡民观的现代意义摘要:小国寡民的思想尽管一直都备受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其正面的价值, 发掘到其现代意义。 隐含在小国寡民观里的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表达了时代的主题, 对简单生活的憧憬则给现代复杂的社会敲起了警钟,给我们的心灵一个警示,而小国寡民的管理方式则给中国提供治国的参考意义。关键词:老子小国寡民现代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思想自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一直受到批判,被斥为落后、反动、复古、愚昧等等。任继愈认为,小国寡民思想“集中表达了老子复古的社会历史观。 当时已出现了万乘之国, 有了十几万人口的大城市, 有了高度发达的文化、科学、艺术。老子对这些不但看不惯,还坚决反对⋯⋯要回到远古蒙昧时期结绳而用的时代去。1”范文澜指出:“老子想分解正在走向统一的社会为定型和分离的无数小点, 人们被拘禁在小点里, 永远过着极低水平的生活, 批次孤立,没有接触的机会, 社会进步所不可缺少的愿望和努力,老子都看作有害。 这种反动思想,正是没落领主的思想。 ”2一言概之,小国寡民的思想长期被认为是逃避现实、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和充满反动、落后的意味。不过,在新的世纪里, 小国寡民思想的正面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白奚、李若辉、李凤鸣、白春等人纷纷发表文章重新评价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在两千多年后, 历经了奴隶制、 封建制度的社会制度更改和社会变化发展之后,小国寡民思想仍然具有现代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小国寡民思想的现代意义展开论述。为了论述的方便,先把小国寡民的章节完整征引于下:“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兵甲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3小国寡民是老子所构织的理想国。而具有现代意义的不是理想国的图景,而是这个理想国所蕴含的一种精神内涵和指导意义。1 任继愈:《老子新译》 ,第 23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 范文澜:《中国通史》 ,第 246,247 页,人民出版社,1978 3 陆元炽:《老子浅释》 ,第 149 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904 一、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老子生活的时代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正值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