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芒萁 别名 蕨萁、芒萁骨、路萁、狼萁、小里白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 3 0 -6 0 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褐棕色,被棕色鳞片,夏生多数细根。叶远生,叶柄褐棕色,无毛,羽轴重复假两叉分枝,在每分叉处外侧羽片两歧着生,分叉顶端有托叶状小羽片一对,在最终分叉处有二歧羽片一对,羽片披针形,长 2 0 -3 0 厘米,宽 4 -7 厘米,先端渐尖,羽状深裂,裂片数十对,密生,窄条型,长 3 .5 -5 厘米,宽 4 -6毫米,下面白色,与羽轴、裂片轴均被棕色鳞片,叶细脉 2 -3 次分叉,每组 4条。孢子囊群圆形,着生细脉中段,孢子囊 6 个以上。 生境与分布 生于丘陵山坡、林下等处。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四季可采,晒干或鲜用。 药理作用 芒萁对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涩 、平 。清 热 利 尿 ,化 淤 ,止 血,接 骨,止 咳 。 主 治 用法 鼻 衄 ,肺热 咳 血,尿 道 炎,膀 胱 炎,小便 不 利 ,水 肿 ,月 经 过 多,血崩 ,白带 ,外用治 创 伤 出 血,跌 打 损 伤 ,烧 烫 伤 ,骨折 ,蜈 蚣 咬 伤 。根状茎或茎心 用量 1 5 -3 0克 ,全 草用量 3 0 -6 0 克 。外用全 草( 或根状茎或茎心 ) 适 量 ,捣 烂 敷 患 处或晒干研 粉 敷患 处。 参 考 配 方 跌 打 骨折 : 芒萁酌 量 ,捣 烂 包 患 处。 2 菊芋 别名 洋姜、五星草、洋羌、番羌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 1 -3 米,有块状的地下茎及纤维状根。茎直立,有分枝,被白色短糙毛或刚毛。叶通常对生,有叶柄,但上部叶互生;下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长柄,长 1 0 -1 6 厘米,宽 3 -6 厘米,基部宽楔形或圆形,有时微心形,顶端渐细尖,边缘有粗锯齿,有离基三出脉,上面被白色短粗毛、下面被柔毛,叶脉上有短硬毛;上部叶长椭圆形至阔披针形,基部渐狭,下延成短翅状,顶端渐尖,短尾状。头状花序较大,少数或多数,单生于枝端,有 1 -2 个线状披针形的苞叶,直立,径 2 -5 厘米;总苞片多层,披针形,长 1 4 -1 7 毫米,款-3 毫米,顶端长渐尖,背面被短伏毛,边缘被开展的缘毛;托片长圆形,长 8 毫米,背面有肋,上端不等三浅裂。舌状花通常 1 2 -2 0 个,舌片黄色,开展,长椭圆形,长 1 .7 -3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