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友 兰 先 生 的 境 界 学 说 包 含 四 个 层 次 : 自 然 境 界 、功利境 界 、道德境 界 、天地境 界 。自 然 境 界 中的 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 ,他对于其所行的 事的 性质没有清楚的 了解;同样,他所行的 事,对于他也没有清晰的 意义。功利境 界 中的 人,其行为是求利的 ,他所求的 是自 己的 利益。不过,这层 境 界 中的 人,对于自 己及他的 利益,都有清楚的 觉解。道德境 界 中的 人,其行为是行义的 ,这层 境 界 中的 人,对于人的 本性已有一定的 觉解,他的行为是以贡献为目的 的 。在天地境 界 中的 人,其行为是事天的 ,他已经明晓在社会的 全之外还有宇宙的 全;可以说 ,处在天地境 界 中的 人对于人生 和宇宙有完全的觉解,他不仅知性,而且也知天。自 然 境 界 与功利境 界 是自 然 的 产物,道德境 界 与天地境 界 是精神的 创造;人要进入精神创造的 境 界 并不容易,这要求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有杰出的 修养。对于当今中国人来说 ,虽然人还不能摆脱才与命、死与生 的 限制,但是人通过自 身的 修养,致知用敬,便能贯通天道而超越这些界 限,达到顺化的 天地境 界 。在这里,我们来论述一些冯 友 兰 人生 境 界 学 说 对于当代道德问题的 影响。 更多还原 每 个 人 各 有 自 己 的 人 生 境 界 , 与 其 他 任 何 个 人 的 都 不完 全 相 同 。若是不 管这些个 人 的 差异, 我们可以把各种不 同 的 人 生 境 界 划分为四个 等级。从最低的 说起,它们是:自 然境 界 , 功利境 界 , 道德境 界 , 天地境 界 。 一个 人 做事, 可能只是顺着他 的 本能或其 社会的 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 那样, 他 做他 所做的 事, 然而并无觉解, 或不 甚觉解。这样, 他 所做的 事, 对于他 就没有 意义, 或很少意义。他 的 人 生 境 界 , 就是我所说的 自 然境 界 。 一个 人 可能意识到他 自 己 , 为自 己 而做各 种事。这并不 意味着他 必然是不 道德的 人 。他 可以做些好事, 其后果有 利于他 人 , 其 动机则是利已的 。所以他 所做的各 种事, 对于他 , 有 功利的 意义。他 的 人 生 境 界 , 就是我所说的 功利境 界 。 还有 的 人 , 可能了解到社会的 存在, 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