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震科普知识竞答题答案 安全知识竞赛题库(五)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5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 1997 年 12 月 29 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29次会议通过,自 1998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2.防震减灾工作实行 预防为主 、 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的方针。 3.防震减灾工作由 各级人民政府统一 领导。 4.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 地震观测环境 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情节严重的,可以处 五千元 以上 十万元 以下的罚款。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防震减灾工作 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逐步增加 防震减灾事业所需经费投入 。 6.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并在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阶段或者 规划选址 阶段进行。 7.设计单位必须按照 抗震设防要求 和 抗震设计规范 进行抗震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8.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包括 工程性预防 和 非工程性预防 。 9.地震监测工作实行 专业台网(站)监测 与 群测群防 相结合的原则。 10.制定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 当地的地震构造环境 。选择工程建设场地,必须 避开活动断裂 。 11.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必须经 省 或者 国家 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并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抗震设防要求,作为 抗震设防 依据。 12.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学生的 防震减灾知识 教育,开展 防震 、 避震 训练。 13.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的 公路 、铁路(地下铁路) 、 输油(气)管线、通讯光(电)缆 和远距离调(输)水管线等重大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1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民政等有关部门进行地震灾害损失的 调查 、 评估 工作。 15.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 地震安全性评价 。 1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 审批 或者 核准 建设项目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中缺少抗震设防要求的,不予批准。 17.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 防震减灾 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的 自救互救 能力。 18.已经建成的建筑物、 构筑物 ,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依法进行 抗震性能鉴定 ,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