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贞是《城南旧事》第一部分《惠安馆》中的女主人公,与一个在故事中并未直接露面的“思康”相恋并未婚生子,最终却遭遇恋人抛弃、私生女死去的双重打击,导致有些痴癫。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是可怜的、可悲的,而在文本内提供的语境中,她的存在,又是为人不齿、受人厌恶的。人们见了她唯恐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理她,她本是一个受害者,却无辜地忍受世人的唾弃。《城南旧事》的构思可用四个字来概括:“离我而去”。集子中的五个系列短篇,都采用“别恨”的情节,秀贞、妞儿、偷儿、兰姨娘、宋妈等一个个人物和“我”相遇相识,而后又一个个的“离我而去”。最后,连爸爸也离我而去。“别恨”的情节配以反复出现的“骊歌”:“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把感伤哀婉的离情别恨渲染得淋漓尽致。秀贞和妞儿惨死于火车轮下,为她们悲惨的短暂人生划了句号,秀贞死了,还被人误解。这个世界上只有“我知道她们的秘密”,而这一切连同“秘密”也永远成为过去,搬了家,一切都离我而去了。孩子们喜欢的宋妈走了,曾与我推心置腹的偷儿也被抓走了,再也没有了那草丛里的好朋友,最亲近的爸爸也消逝了……。在这应该充满了欢乐的金色童年里,留下的却只有别离。“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而没有了影子了”。作家用淡雅的笔墨将这一个个的别离故事娓娓道来,表面上看似不见情感的波翻浪涌,实则更显哀婉含蓄,更具深沉的感伤。这种感伤之情还不仅仅在于英子和周围人的相识而后别离,不仅仅在于周围人的离我而去,它还在于:童年离我而去!“我”不仅告别了秀贞、妞儿、宋妈、爸爸、兰姨娘等人,“我”还告别了“我”一一童年的我。这五个系列短篇是以英子的年龄增长为总的发展线索的。首篇《惠安馆传奇》英子六岁,末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英子十二岁,从英子入学前到小学毕业,也就是从一个人蒙昧初开,进入童年,到告别童年这一宝贵时光。英子这一人物,不仅仅是一个“穿线人物”,不仅仅是结构的需要才出现的,且不说这一人物有极鲜明的个性,整部小说感伤哀婉的艺术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英子“童年离我而去”造成的。她喜欢长大成人,又多么害怕多么不愿意告别童年,然而她终于告别了童年,过早地担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拿到小学毕业证书,爸爸去世了,“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对那“愚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