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牧歌》教学案例定水小学刘光辉年级:六年级课时: 1 课时教学内容:1、 聆听<<万马奔腾 >> 2、 表演<<银杯>> 3、 编创与活动教学理念: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的前提。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引趣”上作了些安排:把握好音乐主线,让学生跟着感觉走,始终保持对音乐课的浓厚兴趣。适当的师生互动,把理性的音乐欣赏和非音乐因素的“趣味”结合起来,表现了师生在共同的活动中感受和提高教学的新理念。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由蒙古族特有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演唱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银杯》并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欣赏、表现等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感受和走进蒙古音乐。教学重、难点:1、聆听马头琴演奏的乐曲《万马奔腾》 。2、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银杯》 。3、气息的把握、唱准前倚音、下滑音、连音。教学准备:课件一套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导入1、画面播放蒙古风光MTV,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自我感受) 。2、提问:同学们知道刚才听到、看到的音乐画面是哪里吗?(指生回答课前了解的蒙古)3、欣赏一段蒙古民间风俗场景。(1)播放一段蒙古民间风俗场景,让学生们谈感受。(2)看了刚才画面,同学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音乐悠长,舞蹈的动作热情奔放,赛马摔跤的场面扣人心弦)二、走进蒙古音乐2 (一)马头琴1、播放〈〈万马奔腾〉〉,设问:从这段音乐中 , 感受到什么 ?(乐器音色很特别,想到在大草原上很多匹马在奔驰的场面)。2、介绍马头琴:(课件)(1)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2)音色深沉、粗犷、激昂。常用于独奏、民歌说唱的伴奏。(3)演奏姿势:坐姿、音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3、简单介绍马头琴的故事。4、再次聆听《万马奔腾》 ,边聆听边表演音乐。(1)观察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2)同学们聆听《万马奔腾》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到音乐中来,可以做骑马的动作,可以做演奏马头琴的动作。5、讨论:从刚才的参与音乐表演中,你体会到什么?(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二)、蒙古舞蹈1、导入: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乐器,体现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而舞蹈在蒙古人的生活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