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屠呦呦诺奖报告演讲全文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2015-12-18 08:19 来源:新华网屠呦呦瑞典演讲现场2 屠呦呦瑞典演讲现场屠呦呦瑞典演讲现场屠呦呦瑞典演讲现场3 屠呦呦瑞典演讲现场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已经抵达瑞典并将于 10 日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 当地时间 12 月 7 日下午(北京时间 7 日晚),屠呦呦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用中文做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的演讲,由翻译进行同声传译。屠呦呦在演讲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央视记者王薇薇)演讲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4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 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 2015 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在短短的几天里,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谢谢 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 . 坎贝尔)和 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 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 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 1971 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 1971 年 9 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1971 年10 月 4 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 1.0 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 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 100%。同年 12 月到次年 1 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 100% 的5 结果。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