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山寺见牡丹注释、试题、及翻译VIP免费

山寺见牡丹注释、试题、及翻译_第1页
1/4
山寺见牡丹注释、试题、及翻译_第2页
2/4
山寺见牡丹注释、试题、及翻译_第3页
3/4
刘子翚【注】倦游曾向洛阳城, 几见芳菲照眼新。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注】刘子翚( huī )(1101~1147),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倦游: 1、厌倦游宦生涯。 2、厌倦于行旅生涯或游览已倦。(2). 几见:何曾见,少见。 芳菲: 香花芳草。 照眼: 耀眼" 载酒 "就是拿车拉着酒。绮罗人:是汉语词汇,拼音是qǐ lu ó r én,是指指富贵中人。客路: 、指旅途。华发: 花白的头发。战尘: 战场上的尘埃。借指战争。萧索: 衰颓。. 山房: 山中的寺宇。 残春: 指春天将尽的时节。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首联写出了牡丹花开时的耀眼夺目,“新”突出了诗人在倦游中看到牡丹的新奇惊艳之感。B.颔联写牡丹养在公卿家,赏牡丹的也是富家人,“穿”“傍”二字也暗示出诗人对牡丹的喜爱。C.颈联表现了诗人年华逝去之愁和难以再回中原之恨,而中原战乱正是诗人漂泊的原因。D.尾联的“意萧索”是说诗人暮春到山寺寻牡丹,却只看到几朵残花,因此感到意兴阑珊。E.前两联叙写了诗人在洛阳载酒傍花的经历,表明他出身富贵,为人得意率性,放纵奢华。15.这首诗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答案14.答案 D、E(答出一项给 2 分,答出两项给5 分)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思路点拨 D.分析片面,根据原文,“意萧索”的原因除了只看到残花外,还有诗人对白己、对牡丹命运的感伤。E.理解错误,说诗人“得意率性,放纵奢华”不当,前两联表现的是诗人对牡丹的喜爱。1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案①虚实结合(想象、联想也可):前三联虚写回想过去十年由喜到悲的人生经历,后一联实写眼前所见的暮春时节山寺的牡丹,虚实结合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②对比(反衬也可):通过前两联写自己十年前游历洛阳在富贵人家见到牡丹的喜爱之情与后两联写现在年老漂泊、在山寺见到牡丹感到失落的对比,更突出诗人现在的处境和伤感之情。(每点3 分,其中手法 1 分,解说2 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解释合理亦可酌情给分)翻译:在我游览疲倦的时候,我曾几次在洛阳城看到耀眼的桃花,让我新奇,让我惊诧,那时,我经常多次带着酒和公卿将相交往,在他们的花圃里看到过在牡丹花旁边玩赏的都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山寺见牡丹注释、试题、及翻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