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课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学案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本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作为当代学生,要想真切地理解和感悟与生活年代相隔甚远作品的内容,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时一定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在了解古诗背景的前提下,着重分析诗句含义并对名句作进一步的阐述,读写结合,从而领悟诗的意境与作者的感情。相关链接【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刘禹锡那样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奇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制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背景介绍】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知识预习一.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的大意。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间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日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诗中哪两句诗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新陈代谢规律的生动表述,常被人引用?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前不久我们刚刚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师生齐背)作者那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及理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禹锡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文坛佳话。他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而被贬到连州,好容易等到 10 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 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