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体备课教案 1 9 .3 梯形(一) 执笔 赵树森 一、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探索、了解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2. 能够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 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及梯形有关知识的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三个例题,例 1 是教材 P118 中的例 1.它是等腰梯形性质的直接运用.题目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最好让学生分析、讲解、解答.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证明△EAD 是等腰三角形时,要用到梯形的定义“上下底互相平行(AD∥BC)”这一点. 例 2 是补充的题目,是一道计算题,这个题目的辅助线均是“平移一腰”,老师们在教学或练习中也可以再补充一些其它辅助线添加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多了解多见识.(但由于本教材在梯形这一部分知识中,并没有添加辅助线的要求,因此所选的题目不要太难.)通过题目的练习与讲解应让学生知道: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来解决.在教学时应让学生注意它们的作用,掌握这些辅助线的使用对于学好梯形内容很有帮助. 四、课堂引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梯形概念. 【观察】(教材 P117 中的观察)右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画一画:在下列所给图中的每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 【思考】(1)怎样画才能得到一个梯形? (2)在哪些三角形中,能够得到一个等腰梯形? 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强调:①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②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二次备课 2 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 (1)一些基本概念(如图):底、腰、高. (2)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3.做—做——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引入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思想). 在一张方格纸上作一个等腰梯形,连接两条对角线. 【问题一】 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