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一章 文学的要素 第一节 语言 语言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这一命题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体,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创作的,一切文学作品也都需要通过语言来欣赏;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物质存在。其二,语言也是文学的审美要素,人们阅读文学,不仅是欣赏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形象,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本身也会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因而,文学也被称作语言艺术。 文学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在民族共同语基础上经过加工的、规范的书面语言。它是人们在各种规范的书写场合广泛应用的语言,从应用文书到理论著述。狭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各类文学作品包括口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它来自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用语,包括大量口头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用语。 文学语言同一般的语言,比如我们平时生活中用的语言,或进行理论表述时用的科学语言,根本上并无不同。文学语言并不是另具本质的语言,它不是撇开一般语言另行制造的另一种符号系统,因此我们只要掌握了一般语言的基本能力,阅读文学语言并不会有特别的理解困难。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在表达上也不存在根本的差别,文学语言在表达上优美或生动的特点,也可以表现在日常用语或理论用语上,这毋宁说是一般语言活动都力求达到的目标或理想。 那么,是什么原因把文学语言从一般语言中划分出来,使其成为一种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艺术语言呢?是文学语言的语义性质。 一、语言表现形象的间接性 (一)文学用语言为物质材料塑造的形象是间接性的 一切艺术都是运用形象来表达其内涵的。不过文学在表现形象时,和其他艺术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他艺术所创造的形象,都能够直接作用我们的感官。如绘画形象能让我们的眼睛看到形状和色彩,雕塑形象能让我们摸到体积和质感,音乐“形象”能给我们的耳朵听到声音和旋律„„这些形象是什么样的,我们都能直接感受到。然而文学不管塑造什么形象,我们的感官所能接触到的只是符号的声音或文字。在这种语言符号中,我们不能要求其他艺术用外在形象表现内容时所能达到的那种感性的圆满鲜明,比如我们不能够直接感受到林黛玉容貌的美丽、琵琶女琴声的凄凉和阿房宫建筑的奢华。 不管什么国家的人看到达·芬奇的画或罗丹的雕塑,听到贝多芬的交响乐或华彦钧的二胡曲,都能知道他们看到或听到的是什么,尽管理解的深度不一定相同。但对于不识汉语的外国人来说,李白的飘逸诗篇只是一堆难辨的方块字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