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移观测工作过程简介岩移观测工作过程简介第 2 页第一节煤矿地表岩移观测点及观测线设计一、参数取值由于煤矿过去未开展过岩移工作,没有地表移动各项参数,因此采用类比的方法取用各参数。 该煤系地层上覆岩性可定为中硬,参照《煤矿测量手册》 取定各参数如下:走向移动角:δ=550上山移动角:γ=550下山移动角:β=550 最大下沉角:θ=90-0.6 α松散层移动角:Φ=450 煤层移动角的修正值:Δ γ=Δ δ =Δ β =200 α ――为煤层倾角二、平面位置设计 1 、走向观测线的设计根据最大下沉值,在倾向主断面上确定出地表最大下沉点,通过该点沿矿体走向做剖面线,即得到走向观测线平面位置, 并且依据移动角值确定开采影响范围的边界点。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站沿走向布设一条观测线。 2 、倾向观测线的设计倾向观测线位于主断面内,和走向观测线垂直,在走向主断面图上自开切眼用( δ - Δ δ ) 角和Φ 角向工作面推进方向划线交地表于E 点,倾向线必须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超过 E 点的位置。观测站布设两条倾向观测线。 3 、观测线的长度设计观测线的长度应保证两端(半条观测线时为一端)超出采动影响范围,以便建立观测线控制点和测定采动影响边界。设站时移动盆地边界是根据地质采矿条件类似的其它矿区的沉陷参数类比确定的。设置走向观测线的具体做法:自开切眼向工作面推进方向,以角值( δ - Δ δ ) 划线与基岩和松散层交接面相交,再从交点以Φ 角划线与地表相交于H点。H 点便是不受邻区开采影响的点。在工作面停采线处,向工作面外侧用( δ - Δ δ ) 角划线与基岩和松散层的交接面相交于一点,再从此交点用Φ 角划线与地表相交于F 点。在 HF方向上设走向观测线。要求走向观测线和倾斜观测线垂直、 相交,并稍微超过交点一段距离得G点(G点不得超过 E点),HF便是走向观测线的工作长度,如图(2)。走向观测线长度HF按下式计算:lctghHctgHF)()(220式中: h — 表土层厚度 H0— 采深l— 工作面走向长度岩移观测工作过程简介第 3 页工作面观测站沿走向布设一条观测线长约1000m。倾斜观测的长度是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确定的。具体办法是:自采区的上、下边界分别以( γ - Δ γ ) 和 ( β - Δ β ) 划线与基岩和松散层交接相交,再从交点以Φ 角划线交于地表A、B点, AB即为倾斜观测线和工作长度。如图(3)。走向主断面图 (2) 倾向主断面图 (3) AB段的长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