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镇生态新农村建设年终小结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汇编镇生态新农村建设年终小结村位于县城西郊,全村现有人口 1078 户 3792 人,自 20**年被确定为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重点工作以来,在省民政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在衡山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和指导下,村两委围绕“生产进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干净、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进展目标,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处处呈现出“宽广公路连庄园、条条幽径通庭院、绿水潺潺绕村旁、房前屋后果滋香”的新农村景象,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强化精品意识,把环境做优强化精品意识,注重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景观形象效果的和谐统一,努力营造适宜人居、创业和进展的良好环境。由于村民长期从事豆腐、千张加工,村内没有排污设施,导致污水横流、蚊蝇乱飞,道路泥泞,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不仅影响了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更制约了全村经济社会的进展,为此做好规划是改变“有新村无新貌”的重要抓手,首先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将原来 173个住户点规划成 21 个改造扩建型村庄和 2 个新建型村庄,编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家园建设详细规划》,在规划中突出了地域环境特色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根据规划,先后投入 300 余万元,开展了“三建、八改一安”工作,“三建”:一建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产生沼气,为生产生活供热;二建垃圾中转站,处理生产、生活垃圾;三建卫生室,为群众提供就近医疗卫生服务。“八改”:一改道路规划建设了路直如线,路第 1 页 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平如面,绿树成荫,小品如画的景观;二改:建灌溉渠,铺排污管,建污水处理池,建自来水无塔供水站,形成生产生活流进清水、流出水清的环保景观;三改院,在庭院内栽花种草,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园林景观; 四改厕,对厕所统一标准进行改造,达到墙贴砖,有水冲标准;五改乱浴,户户建标准浴室、卫生间;六改圈,对猪圈统一改造,使粪便自流到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猪圈要求通风干燥,明亮卫生;七改厨,改用磁砖火灶、沼气灶头,屋内灶台、水池,厨柜布局合理、干净卫生;八改电网、电话网、闭路电视,家家户户通电、通电话、通闭路电视、通宽带网、通无线广播,同时家家户户安装了太阳能。目前全村共修建水泥路 13 公里,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配套建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