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用药分析高田田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晰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在认为炎症性肠病是由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个因素互相作用所致,其中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映所造成的炎症过程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由于该病在治疗时需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品,且治疗疗程相对较长,药师在工作中应对患者做好用药宣传教育,并做好有关监护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第一部分 患者病例概况一、入院状况患者,女,61 岁,因“重复腹痛、脓血便 3 年余,加重 2 月”入院。患者 3 年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腹痛,伴腹胀、乏力,伴脓血便,每日 10 次以上,伴里急后重感,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在本地医院行肠镜检查示:进镜 70cm 达回盲部,回盲瓣呈唇型,阑尾开口清晰。进入回肠 10-20cm,未见异常。全结肠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晰,阶段性分布大小不一糜烂灶,见多处浅溃疡形成。直肠粘膜充血、水肿,上部粘膜可见大小不一糜烂灶。遂住院治疗,予以抗炎、抑酸、灌肠(应用地塞米松 5mg)、改善肠道菌群等治疗,症状改善后出院。出院后未服用药品。一年后患者再次出现腹痛、脓血便,每日 10 次以上,再次于本地医院住院治疗,予以抗感染、灌肠、调节免疫、抑酸等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患者好转后未再服药。2 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腹痛、腹胀,伴脓血便,每日10 次以上,伴里急后重感,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在本地社区诊所予以抗炎、对症支持治疗 10 余天,症状无改善,遂到本地人民医院就诊,行肠镜检查示:进镜 40cm 狭窄,未再进镜(具体状况不详,未见报告)。诊疗“溃疡性结肠炎”。入院后予以美沙拉嗪 1g po qid、甲硝唑 250ml+锡类散 1 盒+地塞米松 5mg+庆大霉素 8 万 U 灌肠 qn×18 天,后改为甲硝唑 250ml+锡类散 1 盒+庆大霉素 8 万 U 灌肠 qn×4 天、甲泼尼龙 40mg ivdrip qd×6天及左氧氟沙星 0.3 ivdrip qd×21 天等治疗,大便次数有所减少,仍有脓血,量少,伴有腹痛、里急后重感,为行进一步治疗,今天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溃疡性结肠炎”收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进食可,睡眠可,小便正常,体重减轻约 5kg。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及亲密接触史;否认药品、食物过敏史,防止接种史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