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决策的出台,XX市产业结构将面临再一次升级调整,这无疑给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郑州地方各高职院校要专注内涵建设,打造自身特色,XX省、XX市各级各类政府要宏观调整、合理布局高职教育层次和类型,校地企三方要深度合作,以适应和促进XX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郑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决策的出台,XX市产业结构将面临再一次升级调整,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要谋求内涵式可持续发展,必须从XX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出发。本文将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来探究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一、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近年来,郑州地方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不断提升。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颇具规模。目前,郑州地方公办高职院校3所、民办高职院校7所,在校生85762人,专业360余个。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整体颇具实力。目前,郑州地方高职院校总占地面积4089916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178333万元;生均固定资产总值为2.71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42726.65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0.65万元。郑州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颇有成效。目前,郑州地方高职院校共有教职工5150人;专任教师3679人;教授227人;副教授751人“;双师型”教师1079人。当前,郑州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颇见成效。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但是,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在适应和促进XX市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不能正视高等职业教育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联接关系对地方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联系关系的节点,误认为是“职业性”。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高等职业教第1页共6页育逐渐由以职业为核心去寻求对某一职业的适应与胜任,转变为以技术为核心的教育;从注重职业性逐步转变为技术主导的态势。由于对高职院校本质属性的认识不全面或者不清,致使高职院校无法正确理解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互相促进作用,也就找不到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动力。2.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些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第一,表现为学科专业所学内容不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误解“:适应”是指以“技术”为连接点的,并不是简单地专业名称与产业结构类别的一致而已。第二,表现为学历层次上的不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应用型本科层次很少,更没有研究生层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层次上不能满足XX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第三,表现为培养质量上的不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经费投入不足,这无疑都会造成高职生的技术基础达不到产业界的需求。3.高职教育与产业界缺乏有力的协调合作机制首先,合作的环境还不够完美,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次,合作组织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XX市政府尚未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搭建校政企三方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内部虽有相应部门且建立了制度,但和企业的沟通不够深入,这样的合作组织很难发挥应有的纽带作用。再次,合作途径层次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当前校企合作办学仍然处于浅层次,表现为援助、顶岗实习、短期培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校企合作还没有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然的选择。二、XX市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XX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吻合点是以“技术”逻辑起点的一致性。基于XX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在本质内容上、类型上和层次上,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做好与之的有效联接。(一)本质上、内容上的联接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地抓住“技术教育”这个核心内容,才能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促进。从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第2页共6页展趋势来看,高等职业教育逐步由“职业教育”转向“技术教育”。因此,针对XX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趋势,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在本质内容上要主动适应此趋及所涉及到的需求,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