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便利店的运营与管理方案便利店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业态,在便利店购物已成为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方式之一。适时适度地发展便利店,形成规模及特色。一.理想的1号新店选址方案1.商圈内有足够的生活人口。一般情况下,商圈内应保证有3000人以上的生活人口存在(徒步5~7分钟之内),这样才有利于发挥便利店的便利功能。2.靠近聚集人的场所。能聚集人的场所主要是指政府机构、影剧院、医院、学校、游览地等。它们可以为商店带来大量的客流。3紧挨车站。这里的车站主要指地铁车站,或者是多部公交车汇集、客流量大的公共汽车车站。紧挨车站可以为便利店带来较多的流动顾客。4.设在车站“回归动线”内。所谓“回归动线”是指上车与下车的客流必须经过便利店门口的移动路线。5.车流的动线多。车流的动线指车辆行走时的移动路线。如商店所在的位置车流的动线很多,便利店的流动顾客就多。5.车流的动线多。车流的动线指车辆行走时的移动路线。如商店所在的位置车流的动线很多,便利店的流动顾客就多。6.附近有写字楼。有写字楼就会有客流。一般平均一个写字楼内的人员可以带来6个人的流量。7.附近有单身宿舍或单身公寓。单身宿舍或单身公寓里的居住者对便利的追求特别明显。8.月房租要在一天的销售额之内。房租太高将阻碍便利店的规模扩张。9.竞争者较少。商圈内应尽量没有竞争者,因为有了竞争对手将使商店的顾客分流,从而影响经济效益。10.店铺的形状规则。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商场比较适合便利店的经营,便利商店的营业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便利商店的经营品种一般为2000~3000种,而且多为小包装商品。二.1号新店的商品结构方案量多,购买频率高,品牌知名度高,销售方法简单,品质一致,附加价值高,竞争性高,毛利率高,季节性强及能按商圈内主要顾客群的需要来进行商品组合的商品。这里需要掌握商品组合的“广度”与“深度”。所谓“广度”是指关联购买的方便性。便利店的商品广度不可能像大型超市那样包罗万象,设计便利店的商品广度主要是能满足顾客顺便购买相关联的商品,如面包与果酱、黄油,咖啡与糖,牛奶等。深度是某一类(例如饮料类)的品项数很多,而其他类(例如食用油类)的品项数较少,则称为饮料类的“深度”较强,从而能使顾客形成该便利店饮料类品项齐全的印象。1.食品类商品的结构定位便利店一般不出售生鲜畜产品和水产品,但食品至少占全店销售品项的50%以上。在对食品类商品结构的定位时应特别关注“速食品”和“饮料品”两大类。常温性加工食品便利店很难与超级市场相竞争,但非常温性的速食品和饮料品,不仅能适应便利性需求,而且也是毛利率高、周转快的商品,便利店可作为重点开发。选择诚信可靠的供货商,并应考虑其物流配送能力此外,由于汽水、果汁、矿泉水、茶、咖啡、健康饮料等,是便利店不可缺少的主力商品,除少数知名品牌的销售能够保持长久不衰外,对其他品牌的商品要定期查看,销路不畅的应立即去旧换新。2.非食品类商品结构的定位非食品类商品的销售金额占便利店总营业额的比重虽然不高,但品项多,构成了便利店商品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这类商品的保质期较长,一般经营者容易忽视对其数量的控制,或积压,或缺货。正确的做法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非食品类商品中的必备商品要确保其供应数量,不能出现缺货现象,否则将不利于培养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3.服务性商品的结构定位服务性商品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导人服务性商品时,要以“便利性”与“有利性”相结合为标准,进行市场调研,评估需求的大小。像代收广告、快递信件、冲洗相片;影印、电话传真、自动提款;信息提供、家庭生活咨询等都是可以开发的项目。4.不同商圈商品结构的定位便利商店在不同商圈的商品结构也应体现特色。如建在社区的便利店与设在市中心的便利店,其经营商品的结构就应有所不同。三.1号新店的卖场布局与商品陈列方案商品陈列并不仅仅只展示商品的外在特征,还应该让顾客能感知商品的内在价值,便利店按以下方法进行商品陈列,才可达此效果。1、展示突出重点在同一类商品中也许有几件较有特色的商品,为了突出展示这些商品,梯形展台能较好地满足这方面需要。2、陈列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