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男性,32 岁,在外地一家外企上班,因突发晕厥摔倒后导致头部外伤来天坛医院就诊。患者自 7 岁始就无明显原因发生过晕厥,自述意识丧失后约 2-3 分钟可自行恢复,症状 2-3 年发作一次。多次就诊,曾行脑电图、头颅 CT、核磁以及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一直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未接受特殊治疗。此次患者无诱因再次走路时突然出现晕厥发作,意识丧失后摔倒,旁人述头部直接撞击马路面后至头部出血,患者约 2 分钟后意识恢复无大小便失禁、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等症状。送至我院神经外科后行头颅 CT 检查显示:颅骨骨折,颅内出血。在神经科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未见异常。行倾斜试验检查,诱发晕厥前症状,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倾斜试验检查结果阳性。仍考虑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予 B 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出院后保持定期来我院晕厥门诊随访。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女孩多于男孩,通常表现为立位或坐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严重者可有10-20 秒的先兆。如能警觉此先兆而及时躺下,可缓解或消失。初时心跳常加快,血压尚可维持,以后心跳减慢,血压渐下降,收缩压较舒张压下降明显,故脉压差缩小,当收缩压下降至 80mmHg 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数秒或数分钟,少数病人可伴有尿失禁,醒后可有乏力、头昏等不适,严重者醒后可有遗忘、精神恍惚、头痛等症状,持续 1-2 天症状消失。发作时查体可见血压下降、心跳缓慢、瞳孔扩大等体征。发作间期常无阳性体征。可被误诊为癫痫。高温、通风不良、劳累及各种慢性疾病可诱发本病。什么原因引起血管迷走性晕厥?正常人在直立倾斜位时,由于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不足,有效搏出量减少,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性冲动减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心率加快,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此种自主神经代偿性反射受到抑制,不能维持正常的心率和血压,加上直立倾斜位时心室容量减少,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特别是在伴有异丙肾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时,使充盈不足的心室收缩明显增强,此时,刺激左心室后壁的感受器,激活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冲动传入中枢,引起缩血管中枢抑制,而舒血管中枢兴奋,导致心动过缓和/或血压降低,使脑血流量减少,引起晕厥。如何诊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