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电压下滑波动处理方案 电压波动是由于阳极、炉膛或铝液水平等因素处于不良状态时,诱使铝液面上下波动过大而产生局部极距的变动,从而导致了槽电压的波动,生产上把这一现象称为“电压波动”。电压摆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讲是因电解槽水平电流过多,使得铝液在磁场作用下受到垂直作用力而上下波动,槽电压表现出来的针振形式,其电压摆动的幅度及时间长短,反映了电解槽运行的稳定性好坏,生产过程中,电压摆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小摆可引发槽子频繁波动导致槽况不稳定,原铝质量下滑,电压升高,电流效率下降,增加能耗。大摆可导致槽子导电极度不均,诱发滚铝,电解质含碳、破损甚至停槽。 一、造成波动的常见原因 1、在换极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责任心差,造成在换极时面壳块捞不彻底和干净,导致面壳块在阳极底掌与阴极铝液之间发生短路而引起波动。 2、在换极过程中,在新极安装过程中设置不够精确,过于低,导致16 小时后压降高。 3、在电解槽运行过程中,槽子本身炉底状况不是很好,局部出现软稀沉淀会引起阳极本身长包或阳极本身质量差。 4、在出铝或槽子发生效应后,由于新极在安装新极过程中夹具没有旋紧,在抬电压或降电压过程中导致阳极下滑,瞬间阳极压降过高造成电压波动。 5、由于槽子长时间过于冷,角部伸腿过大,角部阳极消耗不均匀,往往在出铝过程中或发生效应后会出现阳极导杆压降过高。 6、如果电解槽角部伸腿较大,在换极过程中尤其是在刚提出残极后,往往会使所换极大母线向下移,会使南面或北面阳极压降过高。 7、阳极本身的质量,消耗不良,脱层阳极逐渐渗入铝水,引起槽子波动。 8、设备本身的问题,如槽上部漏料或堵料,而未及时清理干净,一次性落入槽内,使槽子局部物料过多熔解不了,沉于炉底,使炉底电阻增大,引起针振加厚。 9、对槽子的运行趋势掌握不好,技术条件保持失衡或不平稳。 二、处理思路及措施 1、处理的关键是要准确分析槽子不稳定的真正原因,果断采取针对性措施,不倚不靠。 2、要勤分析微机曲线跟踪图,看针振情况、针振值与针振频率,可先测全流,如有连续几块阳极压降高,可先用长耙推拉一下炉底,触摸一下那几块极下炉底情况。槽子针振状况不一样,所以处理方式不同。 3、电压摆幅较小,时间较短,只需更改设定电压提高极距,保持一段时间,待电压平稳,再逐步下降电压至原值,或是以静制动依靠电解槽自身的调节能力来抑制电压波动。 4、电压摆幅小,时间长的应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