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亲子教育可按四大主题展开, 即:幼儿养性(0-3 岁)、童蒙养正 (4-12 岁)、少年养志(13-18岁)、成人养德( >18 岁)。对此,中国仁人智者已有成熟的见解,曰: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体现了按发展阶段因时施教的科学态度。专家简介和平妈妈陈希红深圳市第一届“中小学十大优秀家长”获得者,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深圳GTP 共同成长空间发展教育专家。陈老师帮助女儿在先天听觉障碍的薄弱起点上奋进,女儿获得第八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现清华大学建筑系在读。陈老师擅长亲子沟通和家庭规则教育,她将瑜伽运动和心灵修炼融合到家庭教育技巧中来帮助妈妈们做个平和、幸福的妈妈。第一阶段约0~3 岁,幼儿期, 从 BB 到上幼儿园年龄阶段,主旨是幼儿养性性:性情、习性也。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却能够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因此,若常能被父母搂抱亲吻,被爱与欣赏的愉快情感与语言所包围,并且避免电子产品等不良外界刺激信息,孩子的性灵情感就会得到充足的滋养,养成活泼又静定、亲近人又不粘人、与人合作又有主见的驯良好性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零到三岁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 施教最容易阶段。 西方心理学上, 认为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亲密依恋关系,这与“幼儿养性”的中国传统观念相辅相成。做到 5 点, 算合格家长想做合格的家长,性情、态度方面的准备,远比知识水平重要。以下五点,能够做到即堪称合格的家长。1、家长需要学习,并学会认错教孩子不怕没有知识,只怕没有学习态度。高学历人士也不一定具备育儿知识,多数家长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断学习才能成为合格家长。家长要承认能力的有限,愿意学习:如吸取长辈的经验、与亲朋好友多交流、读科学育儿书籍、参加家庭教育讲座。切忌以为父母人人能当就够了,只要孩子吃好睡好,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老人。家长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自己犯错,要允许尝试,允许犯错误。对自己做错的事,要说:爸妈错了!这是改错的第一步,能挽回错误对孩子的损害,也给孩子做示范。会认错的父母更受孩子喜爱,也更有威信。2、把孩子、家庭看作自己的事业一旦生养了孩子,养育孩子就成终身职责,甚至比工作还重要。如果把孩子、家庭看作自己的事业,意味着安排事情时,会以家庭优先,具体如:预留亲子时间,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运动会、比赛、表演之后,再安排自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