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990 年代《美国历史评论》的中国讨论 摘要:作为美国社会中一个较大的学术群体,美国历史学家的中国讨论对于我们了解美国知识分子的中国观具有很大的参照意义。最权威的美国史学刊物——《美国历史评论》——在 20 世纪 90 年代所发表的中国讨论文章便从一个极为重要的角度展示了关国史学界的中国讨论在最近十年的主要线索:中国的传统儒家思维方式左右着中国近现代的社会进展和对外交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注。关键词:《美国历史评论》;中国观;儒家传统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澳门的先后回归、经济领域与国际标准的进一步接轨,所有这些变革都毫无疑问地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与各国的政治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战略家一样,历史学家也对中国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为弄清近十年来美国历史学家的中国讨论所呈现的主要脉络,本文特别选择了《美国历史评论》在此期间发表的中国讨论文章作为考察对象。笔者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有三。其一,《美国历史评论》是美国历史协会的“机关刊物”既代表了美国历史学的最高水平,也是美国史学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术刊物。其二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美国历史评论》对中国的关注程度显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上升,每年均有一两篇相关文章刊载其上几乎与该杂志对欧洲的关注程度相当。第三,历史学家是美国社会中一个较大的学术群体,他们对中国问题的讨论至少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人的中国观。笔者考察了 1990—2000 年间《美国历史评论》所发表的中国问题文章。这些文章几乎一致地认为,中国的传统思想一一特别是儒家思想一一左右着中国近现代的社会进展和对外交往。本文拟根据中国讨论文章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从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的世界地位问题、中国的社会问题三个方面论述美国历史学家是如何从中国传统思想的角度讨论中国近现代问题的。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民族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后半叶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自此以后对民族主义概念的界定就从未停止过。尽管如此,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不外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主义必须以具体的民族国家为奋斗目标或存在基础;第二,国家成员拥有共同的文化意识、历史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传统、甚至共同的语言是民族主义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根本保证;第三,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政府是国家民众尽忠的对象。简言之,民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