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知识 (一) SNA 是怎么样建立的?它经历了哪几次重大改进?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的建立源于国民收入计算,是随着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和强调统计业务国际可比性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SNA 最早的版本是 1953 年 SNA,60 年代进行了第一次重大修改,形成了 1968 年 SNA,80 年代和 90 年代进行了第二次重大修改,形成了 1993 年 SNA。现行的 1993 年 SNA 为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 一 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二 国民经济核算可以有效地协调经济统计,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数据检验的作用。 三 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四 国民经济核算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关系政府的声誉。 五 国民经济核算是进行国际比较的工具。 一、GDP 要核算什么? GDP 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按当期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量。 GDP核算的是生产成果。 (一)关于生产 (二)关于成果 (一)关于生产 生产 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创造货物和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和资产被用于将货物和服务的投入转换成另一些货物和服务的产出。作为产出,生产出来的所有货物和服务应该是能够在市场上销售、或至少能够有偿或无偿地由一个单位向另一个单位提供。 1、核算体系的生产范围 所有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包括生产这些货物和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 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的一切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粮食和企业自产自用的机器设备; 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 常住生产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 —地域范围的界定:国内≠地理边界 国内=经济领土 经济领土=领陆、领水和领空 +国际水域的大陆架 +飞地 +免税区 +由境外企业经营的保税区 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 常住单位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拥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如住房、厂房等; 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规模; 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 GDP就是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 第一产业 农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 工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