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贸易》学习资料 第一章 导论 1、某国进口商品以后再向第三国出口而赚取利润,这对第三国而言是( )贸易。 A、过境贸易 B、转口贸易 C、直接贸易 D、间接贸易 2、( )往往反映出一国商品在国外缺乏竞争力。 A、净出口 B、净进口 C、复出口 D、复进口 3、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标准的是( ) A、总贸易体系 B、专门贸易体系 C、有形贸易 D、无形贸易 4、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称为( )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贸易差额 D、无形贸易 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间的差额称为( ) A、对外贸易额 B、贸易差额 C、对外贸易量 D、对外贸易值 6、实物商品的进出口称为( ) A、有形贸易 B、无形贸易 C、直接贸易 D、转口贸易 7、各国在编制进出口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美国采取的是( )体系。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对外贸易 D、国际贸易 8、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 )来表明。 A、对外贸易 B、贸易顺差 C、有形贸易 D、贸易差额 二、多项选择 1、从历史的角度看,对外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国家的形成 B、市场的形成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商人的出现 D、部落的出现 三、本章教材上的复习思考题。 2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世界市场上以( )为基础的国际价格。 A 国际价值 B 各国国内价值 C 进口国价格 D 出口国价格 2.国际分工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自然条件 B 社会经济条件 C 国家文化基础 D 生产力水平 3.以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而言,国际分工可分为( ) A 劳动密集型 B 资本密集型 C 土地密集型 D 资源密集型 E 技术密集型 4.以各国在参加国际分工时所处的地位来划分,可将国际分工分为( ) A 垂直型 B 水平型 C 混合型 D 无序型 5.( )是推进国际分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 经济基础 B 科技水平 C 社会生产力 D 文化基础 6.当代国际分工以( )为核心而展开 A 国家地位 B 价值链 C 产品品种 D 自然资源 二、课后习题 第三章 自由贸易理论及其新发展 一、填空题 1.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 密集型产品。 2 . 里昂惕夫之谜是对 理论的实证检验。 3 . 一个密集使用本国 要素生产的产品价格相对比较低。 4 . 赫克歇尔和俄林将比较优势的差异原因归结为各国 的差异。 5 . 国际贸易会 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