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 对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的一点思考 丁力先 据报载: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着城市记忆的消失、城市面貌的趋同、城市精神的衰落等诸多问题。一些城市在所谓的“旧城改造”、“危房改造”中,实施过度商业化运作,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模式,使一片片积淀丰富的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夷为平地,一座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造成这些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和社区邻里的解体,因而导致城市文化的沉沦。 文化是个啥玩意?我等生性愚钝。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能力和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从远古开始,当一个部落的文明进化到一定的程度时,就诞生了城市。也就是说城市文化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城市就没有灵魂,没有生气,就会被人遗忘。余近年足不出户,大都市不了解,毗邻的南阳市可是在雄心勃勃地打造历史名人墙、范蠡广场等十大文化工程;襄樊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注重文化建设,专门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指挥部,并专门组建了有建设、规划、绘画、书法、文化、文物等各方面学者参加的名城建设专家组,进行著书立说,形成政府统管、专家支招、市民参与的局面,目前成效显著,已凸现出三国文化、楚文化、汉水文化的三大特点文化。 按说我们丹江口市是座移民城市,上述大拆大建影响文化的现象不会出现。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竣工蓄水,铁打的均州连同净乐宫的红墙碧瓦一起沦入水底,但市民对均州老城的眷恋,那魂牵梦莹的均州的情结,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述的。在我市城区规划建设的今天,如体现和传承城市文化,笔者提点浅粗看法,意在抛砖引玉。 一、规划思路 文化的定位:我市建置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始称均陵,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天下设 36郡,我市设武当县,属南阳郡;后经顺阳、武当、南乡、丰州、郡州的变迁,到隋开皇五年(585年),改丰州为均州。其间隋唐有 27年的时间改郡外,均州名称一直沿用到民国元年(1911年),在这一漫长的时代,中国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区域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秦文化、三晋文化等,当时的均州地区地处秦楚、巴蜀、中原文化的交叉辐射之中,呈现出典型的文化多元共生状态。在诸多文化几千年的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汉水文化、均州文化、武当文化等三大文化形态。 远古的时代,人类就知道择水而栖,哪里有水,哪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