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修养 一、 名词解释 1 、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 、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3 、教师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4 、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5 、教育人道主义:所谓教育人道主义,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6 、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区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7 、教师职业义务 :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 8 、教师职业良心 :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 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9 、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 1 0 、教师职业幸福 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1 1 、教师道德行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 1 2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道德行为主体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自主地决定按照某一种方案行动,以实现自己的道德意图的道德活动。 1 3 、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1 4 、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二、选择、填空及判断 1 、内化的规范称为(良心)。 2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