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现存元以前木结构建筑区期特征 李会智 文物建筑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包含着历代传递下来的匠作技术和政治、经济等社会信息,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文物建筑遗物比任何历史文献记载都真实明了,是历史真实铁证,是历史实物教材,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文物建筑结构体系的形成,来源于历代匠师们的技术传承及在实践中的不断总结和提炼,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体现着民族创造性的伟大成果,这一成果又还原及指导于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文物建筑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要的文物建筑往往形成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象征,具有永恒的纪念意义和民族情感价值;人们在欣赏不同类型的文物建筑和反映其建筑载体内涵的壁画、彩塑等文物珍品时,从中得到多种美的感受和创造性的启迪,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以独特风格居于东方建筑之林,形成了东方建筑文化圈之中心。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特征,反映着各民族劳动人民的创作智慧和审美观,是共性和个性统一的文化载体。故具有强烈个性的民族建筑,往往其生命力最强、影响力最大。中国古代建筑,形制多样、类型繁多、造型优美、个性强烈,其中造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建筑结构,即建筑结构决定着建筑造型,有什么样的建筑结构就一定有与之相适应的建筑造型,故中国形制多样的传统木结构建筑结构之美,决定着其类型繁多的造型之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建筑风格、构造及营造手法多样化,这些多样化的地域性特点,形成了不同民族和区域性建筑的特殊语言,只有掌握这些特殊性的建筑语言,才能作到科学和有效地保护及传承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独特且厚重的建筑文化遗产。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现存元以前建筑居全国之首,研究山西古建筑区域性结构特征,是整理和挖掘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科学、艺术等财富的真实创造者是社会劳动者。总结、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就是在众多的遗产中归纳出其共性和个性规律,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感召力的现实意义。考山西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和手法特点的地域性,大体可划分为北部区域(忻州、大同、朔州)、中部区域(太原、吕梁、晋中、阳泉)、东南部区域(长治、晋城)和西南部区域(临汾、运城)四个区域。而区域建筑特征的形成是由地域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以及民族文化的氛围所决定。本文主要从个性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山西境内地域风格和营造特点。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