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月考(三)地理试题一、单选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70 分)1.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B.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C.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风力发电站、水电站和核电站产生的电能均来自太阳辐射下图为2017 年某月某日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回答2~4 题。2.甲乙丙丁四点中,离太阳最近的一点是()A.甲B.乙C.丙D.丁3.图中的天体系统包括()A.地月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4.该日南宁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寒风瑟瑟B.台风天气C. 潮湿的回南天D.秋高气爽5.南宁三中很多路灯改造成了感应开关,当自然光线弱时,开关进入工作状态:感应到人体辐射便自动打开路灯;而当光线强的时候,开关则处于非工作状态。下列四个日期,在当天气状况一致的条件下,傍晚时分同一个感应开关最早进入工作状态的日期是()A.11 月 3 日B.12 月 3 日C.1 月 3 日D.2 月 3 日读图,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地球表面的不同位置,完成6~7 小题。6.若图中日期为3 月 21 日,则图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点是()A.甲B.乙C.丙D.丁7.若图中日期为6 月 22 日,乙地正值中午, 从乙地上空看到的光照情况(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应是()A B C D 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 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最小值)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8~9 题。甲乙丙丁昼长差0 8 小时 30 分13 小时 56 分24 小时8.四地中属于寒带的是()A.甲B.乙C.丙D.丁9.单从纬度考虑,四地单位面积接受太阳辐射总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丙甲乙C.甲乙丁丙D.丁丙乙甲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0~12 题。10.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①—②—③ B.①—④—②C.②—④—③ D.③—④—②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B.②—为①辐射量的很小一部分C.③—是地球大气的根本热源D.④—对地球具有保温作用12.在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燃烧柴草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增强()A.① B.② C.③D.④13.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的原理的是()A B C D 读热力环流的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