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特点1. 火灾危险性建筑工地与一般厂矿、企业的火灾危险性有所不同,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易燃、可燃材料多,明火作业多。建筑工地存放着大量的可燃材料,如:木材、油毡纸、沥青、草袋子、草垫子、席子等。还有一、二级易燃的化学高分子液体材料,如:汽油、柴油、信那水、松香水、各种油漆,以及防腐蚀用的环氧树脂、吠喃树脂、酚醛树脂、煤焦油、乙二胺等。这些材料除一部分存放在条件较差的简易仓库内。绝大多数都露天堆放在建筑施工场地内。另外在施工现场到处可以看到,工程残留散落下来的木材头、刨花、锯末、废草包、稻壳子、沥青碎块、油毡纸头等。由于建筑工地是一个多工种密集型立体交叉混合作业的施工场地,尤其在工程施工高峰期间,电焊、气焊、熬制沥青、喷灯、煤炉,以及在冬季施工中、水、砂子、河石等均要用火加热,还有工人宿舍、休息室内的取暖等,明火作业特别多,如果疏子管理,极容易引起火灾。(2)易燃的建筑物多。建筑工地中的作业棚、仓库、宿舍、办公室、厨房、打更房、变电所等临时设施,绝大多数都是用可燃材料搭设而成的易燃建筑。由于施工现场面积都比较狭小,这些设施往往相互连接,甚至紧挨施工现场,缺乏应有的防火距离。一旦起火,非常容易延烧成灾。(3)临时电气线路多, 容易漏电起火。 随着现代化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墙体、楼板为中心的预制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和施工现场机械化得到普遍的采用。致使施工现场的电焊、对焊机以及大型机械设备增多,再加上大量的外埠队伍食宿于工地,使施工现场的用电量增大,有时超负荷用电。另外,有时缺乏系统正规的设计、电气线路纵横交错,有时发生漏电短路,引起火灾事故。(4)人员流动性大。由于建筑施工的工艺特点,各工序之间都相互交叉、流水作业,建筑工人常处于分散、流动状态,各作业工种之间相互交接,因此,容易遗留火灾隐患,而又不易发现。(5)社会因素影响。施工现场受社会影响较大,外来人员较多,经常出入工地,到处乱动机械,乱扔烟头。尤其节假日期间儿童则不择场所燃放鞭炮,都给工地管理带来不便,往往留下火种不易及时发现,而酿成火灾。(6)施工周期短,变化大。一般工程在很短的期间内都要经过备料、搭建暂设、主体工程施工等几个不同阶段。随着工程的进展,作业工种增多,施工方法也各有不同,因而就会出现不同的火灾隐患。(7)维修工程的火险。维修一般是在建筑物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作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