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闻诊是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受历代医家重视。由于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产生的,所以通过闻声音与嗅气味的异常变化便可诊察病情。闻诊属于四诊内容之一,不可忽视,是临床医生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技术与方法。第一节:听声音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由于声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由于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产生的,所以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产生的,所以通过闻诊可以诊察病情通过闻诊可以诊察病情。一、听声音诊病的原理一、听声音诊病的原理::五音之声应五脏言为心声肺主声脾之中气助发声肾间动气上出于舌《四诊抉微》:“听声审音,可察盛衰存亡。”气动则有声喉、会咽、舌等器官直接作用的结果第一节:听声音二、病变声音二、病变声音::(一)声音(一)声音11、声重、声重::语声重浊,称为声重,多属外感风寒,以致或湿浊阻滞,肺气不宣,鼻窍不通所致。临床上常伴有鼻塞、流涕或咳嗽、痰多等症。22、音哑、失音:、音哑、失音:金实不鸣—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痰湿壅肺肺失清肃——新病、多实证邪闭清窍——声多重浊金破不鸣—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久病—多虚证——声多嘶哑第一节:听声音44、惊呼、惊呼————痛、惊、恐痛、惊、恐痫病——口中如作猪羊叫声——风痰随气上逆33、鼻鼾:、鼻鼾:鼾声不绝昏睡不醒高热神昏神识昏迷中风入脏之危候鼾声不绝第一节:听声音(二)语言(二)语言言为心声—语言异常—心神病变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虚证,寒证烦燥多言,语声高亢有力—实证,热证11、谵语、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属热扰心神之实证,可见于温病热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痰热扰乱心神。可见于温病热入心包阳明腑实证病热扰乱心神第一节:听声音22、郑声:、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疾病的晚期危重的病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33、、独语: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虚: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可见于癫证、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实:气郁痰结,阻蔽心窍郁证第一节:听声音44、错语:、错语:55、、呓语:呓语: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虚: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多见于久病体虚或老年脏气衰微之人实:痰、湿、瘀、气滞阻滞心窍睡梦中说话吐字不清意思不明实证:心火、胆热、胃气不和虚证:久病(气血)虚衰,神不守舍第一节:听声音66、、夺气:夺气: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者,称为夺气,是中气大虚之征。77、、狂言:狂言:指精神错乱,语无论次,狂躁妄言的症状,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所致,多属阳证,实证——狂病、伤寒蓄血证。第一节:听声音(三)呼吸(三)呼吸病人呼吸正常,是形病气未病;呼吸异常,是形气俱病。一般规律:呼吸气粗,疾出疾入者,多属热证、实证、常见于外感病。呼吸气微,徐出徐入者,多属寒证、虚证、常见于内伤杂病。病态呼吸:喘、哮、短气、少气。哮与喘的联系和区别:喘不兼哮——以气息急迫,呼吸困难为主(“喘以气息言”)哮必兼喘——以喉间哮鸣声为特征(“哮以声响名”)第一节:听声音33、短气:、短气:气急而短促虚证——气少不足以息:——素体虚弱元气大虚实证——呼吸声粗,胸部窒闷,——痰饮,胃肠积滞,或胸腹胀满气滞,瘀阻。44、少气:、少气:呼吸微弱,声低气怯—诸虚劳损证内伤久病体虚肺肾气虚55、少气与短气的区别:、少气与短气的区别:少气短气症状特点气少不足以息呼吸急而短促声低不足以听不相接续(似喘而无张口抬肩)呼吸长度正常、呼吸自然短促,不自然虚实虚证虚证或实证第一节:听声音(四)咳嗽:(四)咳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第一节:听声音陈氏,素阴虚,患咳嗽。以自知医,用发表化痰之剂,不应;用清热化痰等药,其证愈甚。余曰:“此脾肺虚也。”不信,用牛黄清心丸,更加胸腹作胀,饮食少思,足三阴虚证悉见。朝用六君,桔梗、升麻、麦冬、五味补脾土以生肺金。夕用八味丸,补命门火以生脾土,诸症渐愈。经云:“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此脾土虚不能生肺金而金病,复用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