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摘要: 文章简述了施工后浇带的概念及留设方式,并基于工程实践,介绍了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关键词: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随着建筑结构物的体积愈来愈庞大,建筑结构物由于温度、沉降和收缩形成的裂缝也越来越大,裂缝对于建筑结构物的危害也越发显著。在建筑施工中采取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防范建筑结构物因温度、沉降和收缩引起的有害裂缝。因此,必须全面掌控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后浇带技术,以达到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求,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物的稳定。一、后浇带施工概述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是指在异体类或大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解决异体类或大型建筑容易产生的钢筋混凝土收缩、温度应力和沉降差等问题,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中进行变形缝的开设,并按照相关要求,浇筑混凝土在变形缝上一段时间之后,使得原结构可以变成一个连续整体。按后浇带的作用可把其分为后浇温度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沉降带 3 种:后浇温度带是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后浇沉降带是指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二、后浇带的留设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浇带一般留设在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工程后浇带留设一般有三种形式,如下图(a)、(b)、( c)所示。如果从受力角度来说,(b)、( c)方式较为合理,后浇带与原混凝土接缝较好。如果从施工方面来讲,则( a)方式较为方便。总之,无论哪种方式,都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a )平接式;( b)企口式;( c)台阶式三、后浇带施工工艺(一)施工准备①对后浇带的表面进行清理,将污垢、浮浆等去除,一般可以应用高压水枪对后浇带表面进行冲洗清理,进而增强混凝土的粘性;②对端头生锈的钢筋进行处理,一般对可继续使用的钢丝网除锈,对无法使用的钢筋拆除,并进行补充;③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控制,可以利用增添高性能的早强型减水剂对水灰比进行控制,将其范围确定在0.4 左右,并利用泵送混凝土控制其坍落度。也可以利用增强配合比的方法对水泥进行控制,确保其膨胀范围在0.1%―0.2%。还可以在混凝土配置时添加UEA 膨胀剂,数量约为水泥总质量的 15% 。(二)时间的控制一般情况下, 混凝土结构收缩的构建在2 个月内即可完成,但是对于高层板式建筑与裙楼基础和结构而言,后浇带施工必须在沉降施工完全形成后实施。由于高层板式建筑与裙楼基本是同时施工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