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电动助力自行车之技术原理 在今年的台北展上,我们看到了美利达的首款电助力山地车,在它之前,捷安特、崔克、SPECIALIZED、CUBE、SCOTT、HAIBIKE、Focus等品牌都已推出电助力自行车,包括狼途在内的大陆品牌也在跟进。 电助力自行车在欧美被称为 Pedelec,属于 e-bike的一种,在国内尚未进入主流视野的它有哪些区别于常规山地车的特性? 这是一种既拥有自行车的轻巧和便捷性,又能够有效弥补自行车上坡、逆风、载物时的负担感的个人交通工具。它以传统自行车为基础,搭载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配有电机与电池。与电动自行车(电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通过转把来调节动力大小,而是以力矩传感器去感知骑行者踩脚踏的力度,根据人力的大小进行判断,进而理解骑行者的骑行意图,提供相应的动力支持。它无法像电动自行车那样纯电动行驶,而是需要“人力+电力”的混合动力驱动,因此骑这种车的方式与骑自行车没什么区别。电力提供的恰当动力完美解决了骑自行车费力的问题,同时也因为人力的组成,它在搭载不大的电池的条件下就可超越一般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一般都在50-100公里左右,续航持久。 电动助力车(Pedelec)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是“力矩传感器”,它是自行车电动助力系统理解骑行者意图的核心。高端的电助力自行车均使用目前最具科技含量的“双边力矩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技术长期被德国 BOSCH及日本 YAMAHA等几家跨国公司垄断,搭载这种传感器的车辆售价一般在2000欧元以上,这也是电助力自行车在中国无法打开市场的一大原因。在自行车创业团队中,轻客独立研发出了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的智慧动力系统,使城市电助力车的整车价格在4000元以下,这个价格有望使这类车在国内得到普及。 在中低端电助力车产品中,则广泛使用“单边力矩传感器”(只能感知单只脚踏的力量大小,无法真实理解骑行者力量需求),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国产电助力车使用的技术,骑行体验与高端车型有较大差距。在低端电助力车领域,还有一种使用 “后轴勾爪传感器”的产品,因为没有技术门槛实现成本低而被广泛采用,在实际使用中效果欠佳,因此基本只用在低端车款上。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力矩传感器”与“后轴勾爪传感器”,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下自行车的动力传递方式:人踩脚踏,然后带动链条将动力传输到后轮,再驱动自行车前行。如果分解成结构名称就是:脚踏——曲柄——牙盘——链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