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由骨料、水泥以及存留其中的气体和水组成,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硬化并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拉应力或剪应力),造成在骨料与水泥石粘结面或水泥石本身之间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缝,一般称为微裂。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是不规则的,且不连贯,但在荷载作用下或进一步产生温差、干缩的情况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贯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裂缝(一般肉眼可见裂缝宽度约为 0.03~0.05mm),称为宏观裂缝,即通常所说的裂缝。因此混凝土的裂缝,实际是微裂的扩展。 裂缝按产生的原因有:由外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引起的裂缝;由变形(包括温度、湿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由施工操作(如制 作、脱 模 、养 护 、堆 放 、运 输 、吊 装等)引起的裂缝。按裂缝的方 向 、形状 有:水平 裂缝,垂 直 裂缝,纵向 裂缝,横 向 裂缝,斜 向 裂缝以及放 射 状 裂缝等(图 a)。按裂缝深度有:表 面裂缝,深 进裂缝和贯穿 裂缝等(图 b)。 211 51345687 混凝土裂缝示 意 图 (a)裂缝的方 向 和形状 ;(b)裂缝的深 度1-水平 裂缝;2-垂 直 裂缝;3-纵 向 裂缝;4-横 向 裂缝;5-斜 向 裂缝;6-表 面裂缝;7-深 进裂缝;8-贯穿 裂缝(a)(b) 一、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 (一)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 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的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于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 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粱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在混凝土拌制中首先要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其次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再就是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