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十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VIP免费

第十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_第1页
1/22
第十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_第2页
2/22
第十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_第3页
3/22
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 试题部分 ] 一、名词解释 1、突触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4、突触后抑制 5、传入侧枝性抑制 6、回返性抑制 7、突触前抑制 8、牵张反射 9、肌紧张 10、腱反射 11、姿势反射 12、脑干网状下行抑制系统 13、脑干网状下行兴奋系统 14、翻正反射 15、状态反射 16、旋转变速运动反射 17、直线变速运动反射 18、锥体系 19、锥体外系 二、单项选择 1、神经冲动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主要是依靠 。( ) A.化学递质 B.无机盐离子 C.局部电流的作用 D.胆碱酯酶 2、突触传递的生理机制显示 。( )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B.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 K+和 CI-的通透性增大 C.选择性增加或提高突触后膜对 K+和 CI-的通透性,可呈现抑制性突触效应; D.同一突触由于迅速而重复活动,其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可表现空间总和; 3、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 增加。( ) A.Na+﹑K+﹑CI_(尤其是Na+)通透性 B.Na+﹑K+﹑Ca2+ (尤其是Ca2+)通透性 C.K+﹑CI_(尤其是CI_)通透性 D.Na+﹑CI_﹑Ca2+ (尤其是CI_)通透性 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膜表现为 。( )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先去极化再复极化 D.超射 5、突触前抑制主要发生在 。( ) A.传出途径中 B.感觉传入途径中 C.中间神经元之间 D.植物性传出途径中 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膜表现为 。( )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先去极化再复极化 D.超射 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表现为 。( ) A.“全或无”式; B.电位的正向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C.类似于负后电位 D.突触后膜电位较静息时更负 8、传入侧枝性抑制的生理学基础是 。( ) A.优势现象 B.膝跳反射 C.交互抑制 D.腱反射 9、突触后抑制的性质是 。( )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兴奋性下降 D.突触后膜兴奋性提高 10、抑制性突出后电位的发生机制 。( )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兴奋性下降 D.突触后膜兴奋性提高 1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发生机制 。( )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兴奋性下降 D.突触后膜兴奋性提高 12、突触后抑制表现突触后膜。( ) A.去极化 B.超极化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无 13、突触前抑制表现突触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十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