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理 学 关 于 激 励 理 论 的 梳 理 激励问题为多门学科交叉研究,各门学科在具体研究的路径上有较大区别。 管理学研究的着眼点是人的需要动机,采取的是方法导向,经济学的着眼点是制度关系,采取的是问题导向。对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激励问题,自 20 世纪初泰勒(Taylor,F.W)开创管理科学以来,一直是管理学的研究主题。 管理学激励理论经历了由单一金钱刺激到满足多种需要、由激励条件泛化到激励因素明晰、由激励基础研究到激励过程探索的历史演进过程。管理学激励理论往往以人的需要为基础,对激励过程进行深人细致的研究,确定影响因素,寻找科学的激励方法,旨在提高激励结果的有效性,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1.马 斯 洛 的 需 求 层 次 理 论 充分肯定人对自身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追求,反映了人类活动以及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启示:管理学激励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既然人对物质需要是最基本的,那么就要研究一定的需要如何形成人们的利益,利益又是如何“特别强烈地和比较持久地满足一定需要的”(奥塔·锡克,1984)。弄清需要与利益的关系,可以揭示出支配人们行为的根本动机和持久动力。其二是,既然人具有多种需要,激励就不能仅仅从物质需要出发,而应以多种需要,特别是以精神需要为依据来激发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积极性。 既然需要是多重的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精神需要? 评价:大多数学者是在第二个方向展开的,虽然大家都肯定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需求,但被简化,以至于以精神需要代替物质利益的需要。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1 )人们的需要是不断上升的,基本的上升轨迹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是每个人的上升趋势不同; (2 )高层次的需要不能代替低层次的需要; (3 )由于各个层次的需要不能互相代替,因此,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是重叠的,即一个人可以同时有多种需要。 2.赫 茨 伯 格 的 双 因 素 论 赫茨伯格把从不满意到没有不满意称为保健因素,它们是和工作环境相关联的外在因素;而把在满意和没有满意这个连续体之间的那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它们是和工作内容相关联的内在因素。赫茨伯格认为激励一个职工的过程分两个步骤:一是管理人员要确保保健因素是适当的,即有适当的收入和安全保障。二是管理人员应创造机会为职工提供激励因素,诸如能取得成就和认可等。 评价: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缺陷表现 ①赫茨伯格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