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综述 在远古的自然状态下,由于生产力落后造成的资源的普遍缺乏和自然界中的敌对,在体力上不占优势的人类必须通过结成组织的集体协作才能使个体的各种需求得以满足。随着人类的进化,组织也发生着变化。在群体中个体的差异使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技能和能力,从而导致了自然状态下的分工。这种分工一方面发挥个体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使从是各种工作的个体各自为战。为了让组织中的个体更好地协作实现组织的目标,就必须要有人承担着解决意见分歧、决定战略和时机、维持各种行为和关系的职责,这种职责很可能由群体中最强壮或最年长或最善于表达的人承担,这个人就成为了最早的领袖(管理者),他所进行的上述活动就是最早的管理活动。 尽管管理在 20 世纪初才被认可为一种科学,但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对管理这一行为产生了思考。但是,宗教思想对于人性的禁锢、君权神授的独裁与专制、处于地方官员严格监督下的行会制度,家庭包工制的低生产效率 ……封建的思想、生产力的低下阻碍着人们进步的道路,直到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的建立,以及工业革命中生产力的急速发展才为现代管理提供了精神与物质的基础。 新教伦理源自于宗教改革运动,新教徒们摒弃了罗马教会宣扬的维持生活最低水平的禁欲主义的观点,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世俗事务、勤奋劳动,认为拥有盈利的能力是上帝荣耀的一种标志。这种新教伦理带来一种世俗的禁欲主义。新教徒辛苦劳动创造的财富,在这种世俗禁欲主义的推动下结余下来再进行投资,形成了理性的资本,由此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精神。 自由伦理以洛克的的《政府论》一书为代表,猛烈抨击了君权神授制度,强调了人人皆有理性的自然法则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认为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其能保护国民的权利,任何人的权利不能被侵犯。 市场伦理的出现则是对重商主义(经济沙文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反抗。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书对市场伦理的内涵和逻辑有深刻地诠释。他认为,只有通过自由市场和竞争,资源才能获得更好的配置和最有效率的回报。而专业化的分工则是市场机制的一个重要支柱。 与思想上的进步相伴的是技术上的进步:工业革命的开展,先进的纺纱机、蒸汽机的出现,造成了人类生产力的一次飞跃。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生产数量急剧上升,市场空前庞大。这一切都呼吁着一个能将更多的工人与机器、资本组合起来的组织——工厂的诞生。而越发增多的工人,越发专业化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