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填空题(共 2 0 分,每题 1 分) 1 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浸泡工序中一般在浸泡水中添加 亚硫酸 。 2 根据面包品种特点和发酵过程常将面包的生产工艺分为 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和快速发酵法。 3 食盐在面制品中除了提高面食的风味外,还可以调节控制发酵速度,增加面筋筋力,改善面食内部色泽。 4 大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主要包括凝胶化、乳化性、和发泡性等。 5 变性淀粉一般根据处理方式可分为物理变性、化学变性、酶法变性和复合变性。 6 淀粉干燥的方法一般是采用气流干燥,可以迅速干燥淀粉,同时保证淀粉在加热时保持其天然淀粉的性质不变。 7 油料软化是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油料可塑性增加的工序。 8 植物油的制取方法有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9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浸出溶剂为轻汽油(或 6 号溶剂油),今后浸出法制油的发展方向是采用丙烷或丁烷作为浸出溶剂。 二、名词解释(共 3 0 分,每题 3 分) 1 大豆蛋白凝胶化: 指大豆蛋白质分子之间(1 分)依靠 S-S 键和共价键等分子间相互作用(1 分),形成一个有持水能力的网状结构(1 分)。 2 湿面筋: 面团在水中搓洗时(1 分),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于水中(1 分),最后剩下一块具有黏弹性和延伸性的软胶状物质,这就是粗面筋(1 分),粗面筋中含水 65-70%,故又称为湿面筋。 3 面筋性蛋白质 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是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2 分),二者占面粉蛋白 2 质的80%以上,称为面筋性蛋白质(1 分)。 4 面团形成时间: 简写为DT,是指从开始加水直至面团稠度达到最大时所需搅拌的时间(2 分),准确到0.5min(1 分)。 5 中种发酵法 即二次发酵法。先加入部分原辅料,调粉后先进行第一次发酵后(1分),把其余的原辅料全部加入,进行第二次调粉和发酵(2 分)。 6 烤炉损失 面包烘烤过程中(1 分)的重量减小(2 分)称为烤炉损失( oven loss) 7 变性淀粉 利用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1 分),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增加其某些功能性或引进新的特性(1 分),使其更适合于一定应用的要求。这种经过二次加工,改变了性质的产品统称为变性淀粉(1 分)。 8 风味豆乳 大豆或脱脂大豆为原料(1 分),在加工中可添加甜味剂和各种香精、香料、果汁,配成各种风味豆乳(1 分),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类产品中豆固形物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