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共 5 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1.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大量的共享的相关数据集合。2.数据模型: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这个工具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3.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数据的总体逻辑结构改变时,通过对映象的相应改变可以保持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编写的,所以应用程序不必修改。4.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是标准关系数据库语言.5.视图:视图是命名的、从基本表中导出的虚表,它在物理上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它的定义二.填空:(共 30 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1. 数据抽象的三种常用方法为 分类、聚集 和概括 三种。2. 一个学生可以同时借阅多本图书,一本图书只能由一个学生借阅,学生和图书之间为 1:n 的联系。3. 如果一个关系中的属性或属性组并非该关系的关键字,但它是另一个关系的关键字,则称其为该关系的外键。4. SQL 语言具有对数据 定义、查询、 操作和 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功能。5.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分别为:模式、内模式、外模式;二级映象分别为:外模式 / 模式映象,模式 / 内模式映象 6. 在 SQL 所支持的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中,视图属于外模式。7. 设 X→ Y 是关系模式 R 的一个函数依赖,如果存在 X 的真子集 X ’,使得 X ’ → Y 成立,则称 Y 部分函数依赖 X 。8. 在一个关系模式中,若一个属性或属性组 K 完全函数决定整个元组,则称 K 为该关系的一个主属性。9.一个关系模式为 Y ( X1 , X2 , X3 , X4 ),假定该关系存在着如下函数依赖: X1 → X2 , X1 → X3 , X3 → X4 ,则该关系属于第 2 范式,因为它存在着传递依赖。10. 关系数据库中有三种基本操作,从表中取出满足条件的属性成分操作称为投影,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元素操作称为选择,将两个关系中具有共同属性值的元组连结到一起,构成新表的操作称为连接。11. 在选择运算所得到的结果关系中,所含的元组数不 (23) 原关系中的元组数。12. 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要素为: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13. 事务的 ACID 特性分别为: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 三.简答题:(共 5 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1.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1)需求分析(2)概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