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绪论•《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书中提出了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北宋钱乙,是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一位有杰出贡献的医家《小儿药证直诀》后世称为“儿科之圣”•陈复正《幼幼集成》,将繁杂的指纹望诊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并以三关测轻重,即“风轻、气重、命危”,至今为临床所采用第二章儿科学基础围生期(围产期):指胎龄满 28 周至生后 7 足天。(胎儿晚期、分娩过程、新生儿早期)婴儿期:从出生到满 1 周岁。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体重计算公式:① W6 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时体重+0.7*月龄② 1~12 月龄婴儿体重(kg)=6+0.25*月龄③ 2 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2*年龄+8颅骨囟门闭合时间:①前囟:约在 1~1.5 岁时闭合②后囟: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于生后 6~8 周闭合小儿的生理特点: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清吴鞠通概括小儿脏腑“稚阴稚阳”)②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稚阴稚阳:说明小儿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需要不断地生长发育,充实完善所谓“纯”:指小儿未经情欲克伐,胎元之气尚未耗散所谓“阳”:以阳为用,说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断乳年龄:当婴儿长到 8~12 个月时可以完全断乳•中医望闻问切一一望诊(尤为重要)望面色:面色主证红色多主热证白色多主寒证、虚证黄色多为脾虚证或有湿浊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及惊痫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脉诊:小儿病脉不必细分 28 脉,而以浮、沉、迟、数、无力、有力六种基本脉象之纲,以辨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脱水性质:①等渗性脱水② 低声性脱水③ 高渗性脱水第三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征:①一般情况良好② 足月儿生后 2~3 天出现黄疸,4~5 天达高峰,5~7 天消退,最迟不超过 2 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 3~5 天出现,5~7 天达高峰,7~9 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 3~4 周③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V85umol/L(5mg/dl)④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V221umol/L(12.9mg/dl),早产儿 V257umol/L(15mg/dl)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上感相当于中医的“感冒”兼证①夹痰——肺脏娇嫩②夹滞——脾常不足③夹惊——神气怯弱,心肝有余2/6急性支气管炎中医病因病机 p68肺炎:相当于中医的“肺炎喘嗽”。肺炎喘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