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往往表现为作业量过多,作业形式单一;教师对作业批改后情况缺少有效反馈和利用。本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作业的有效上,具体指向: 1、教师作业设计针对性不强,未能很好起到巩固旧知、复习新知的作用; 2、课内外作业系统性不够完善,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全面掌握知识; 3、学生作业缺少趣味性、选择性和良好习惯,造成心理上负担过重;4、学生作业反馈不够科学,教师往往通过布置作业来弥补课堂教案的不足,而不是指导课堂教案。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于2009 年 4 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11 年 6 月结题,历时两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一、健全组织,有序开展《以校为本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改进研究》是徐汇区“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我校子课题于2009 年 4-6 月启动。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教研组组长以及教案人员课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方案,拟订了语文、数学、英语组的三个子课题,分别由教导处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大组长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各学科备课组长全员参与。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2009 年 5 月,我校举行了开题仪式。二、调研分析,排查问题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校学生作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1. 学校分管教案的人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调阅学生作业,发现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作业形式单调,要求雷同。2. 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学生作业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在相互讨论及共同研讨中,排找出以下原因:①教师对新课程课标的研读不够深入,只从课程标准中获得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基本理念等,而对如何根据教案内容,落实教案目标的方法的学习研究较少。对新的教案理念的理解不透彻,作业设计中不能体现学生差异性。②对教案“六认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如对作业的设计只是限于对教案内容的巩固与熟练。③对学生研究不够。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